跟ChatGPT算版稅?
哪怕你是金庸,都沒法號稱ChatGPT的故事是承襲於你的作品,因為ChatGPT名副其實集各家之大成,學習原料遠遠超過任何人的畢生所寫。由於每個人的佔比太少,而當中又經過學習、消化和輸出的過程,無論機器學習的素材來自用戶數據還是公共內容,ChatGPT都不需要給任何人拆帳。
然而,即使一滴水在汪洋大海的佔比接近無限小,海洋始終是由一滴滴水組成。有沒有這個意識都好,我們以每天敲鍵盤和點滑鼠的工夫不斷訓練ChatGPT,假如區塊鏈能讓我們擁有自身作品並幫助溯源,並處理單位極小的“納米交易”,就有希望記錄個人在這台生產工具中的持分,並在ChatGPT“教識徒弟無師傅”,產生極其龐大收入的時候,不至在AI世代的生產關係中充當手停口停的農民和工人。
【摘自:〈ChatGPT、Midjourney大熱,我們都是AI無產階級〉,高重建,關鍵評論網,二○二三年三月四日】
ChatGPT大熱,討論範圍亦早已由“AI能為人類做些甚麼”演變成“我甚麼時候會變AI取代”;但在這由“取代”掀起的恐慌潮下,卻鮮有人思考ChatGPT與自己的“供求關係”。
ChatGPT之所以能夠以如此高速地生產出不同內容,源於它的機器學習能力以及源源不絕餵養它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生產者,正是對其生產力感到驚嘆的你和我。換言之,沒有了我們產出的內容,ChatGPT(至少現階段)也總有枯竭的時候。而我們難以認清這供求關係的原因,正好是高重建點出的“溯源”——我們既沒有想過能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將一切追本溯源,讓一切數據都有跡可尋,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版權這事的漠視,認為“天下文章一大抄”。
讚嘆ChatGPT可以,但同時,別忘了尊重每一個曾為着這些大數據付出、貢獻的個體。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