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的貓
在《動物也瘋狂:動物精神創傷與復元的故事》一書裡,作者蘿瑞兒 · 布萊特曼寫道:“雖然獸醫應該不會在診斷書寫下‘心碎’二字,我們還是看到許多動物因為心碎而死的故事。”
在動物保護工作接觸過的貓裡,最讓人難以直視的,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因為傷病而體無完膚的貓;而是胖嘟嘟、毛色亮澤、乾淨得甚至會有一股淡香氣的貓。是曾被愛過——或牠們確信自己曾經被愛過,但是最終因為一句“家裡的新生嬰兒過敏”、“牠總是亂尿尿教不好”、“牠會抓人”而被遺棄的貓。
貓在陌生的地方,被陌生的味道圍繞,連同與牠們一起被遺棄的貓窩,也漸漸沾上了不屬於當初自己曾認為是“安心”的氣味。貓不明白為甚麼牠會失去愛,不明白為甚麼愛可以如此輕易地粉碎消失。剛開始牠們雙眼充滿的是驚疑和慌亂,後來轉化成警戒的敵意。再後來,一半以上的貓眼裡剩下漠然,牠們失去對周遭事物的所有反應,彷彿失去了所有感受,包括飢餓與身體的衰竭。
儘管知道過度的“共情”會演變成充斥着想像的“人類中心”,但人總會不自禁地與貓共情,想像貓經歷過的背叛和悲傷,感受貓因此而生的憤怒,並隨之而痛苦。
再有另一層痛苦是,人明瞭無論花多大的心思,給予多大的溫柔和照料,只要貓自己不願意踏出信任的第一步,全都是徒勞無功的。
當感受到自己再真心的付出,卻始終換不到對方的信任與同等濃度的回應時,人會受傷。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在某程度上,也被遺棄了。但因為感受到“真心被錯付”的悲傷,人又再一次共情面前被遺棄的貓。
如此,循環不息。但人總是願意繼續盡最大的努力,給予貓最大的溫柔與守候。直到貓願意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