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喈喈
昨天,癸卯年初一。這一天稱為“雞日”,習俗相沿,有人認為是雞生日,平時若有節日必然殺雞宰鴨,而正月初一倒不殺雞。按明謝肇淛《五雜俎 · 天部二》:“歲後八日:一雞,二豬,三羊,四狗,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此雖出東方朔《占書》,然亦俗說,晉以前不甚言也。”
雞被譽之為德禽,祖逖聞雞起舞,舞不是跳舞,而是舞劍,如果說是“起武”似更貼題。打從晉朝把都城南遷以後,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先後淪陷在匈奴族的劉淵、劉曜和羯族石勒手裡,淪陷區的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人人希望能有一個愛國英雄來領導他們收復失地。祖逖看清楚這一點,激發起愛國熱情和收復失地的雄心,積極地要求北伐。據《通鑑》載:“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祖逖就是利用雞鳴而策勵自己。
雞和犬都是每個家庭所飼養的禽畜。《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賫牛酒到寨勞軍。”雞犬無驚的樂土令人嚮往,可是今天的世界似乎每個角落都像《孽海花》第五回說的“雞犬不寧”。
雞鳴,尋常事也,不過在亂世,雞鳴令人有很多遐想。《詩 · 鄭風 · 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這都是亂世而渴望君子的出現。然則這又與“雞鳴”何干?蓋雞鳴乃天欲曙也。天亮了,云胡不喜!
雞鳴出自雞口,雞口雖小而其聲也亮,故有“寧為雞口,毋為牛後”之說,信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