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懷人)悲歌聲傳哭儒公——悼念宋柏年教授
(櫻花樹下)二○二二年新名詞
(二弦)做個醒目的病人
(四方聽音)多聽收音機
(橘園種玉)隨人消亡的辣椒餅
(板樟堂忘情書)新馬路步行區暢想
(感悟)超脫舒適
(此情可待)久別重逢
(筆雯集)霜鬢明朝又一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懷人)悲歌聲傳哭儒公——悼念宋柏年教授

閻純德

悲歌聲傳哭儒公——悼念宋柏年教授

    “你和李楊都研究女作家,李楊對我說過。人家老是說澳門是彈丸之地,其實女作家不少,連我這個不太關心的人都知道澳門最出名的女作家有周桐、湯梅笑、廖子馨,還有寫詩的懿靈、林玉鳳、馮傾城等。”

    “你知道的不少嘛!我看你也應該加入研究中國女性文學的行當裏啦。”

    “不敢!我哪敢研究啊!我只是在《澳門日報》的副刊裏偶爾瀏覽她們的文章而已。”

    在澳門,我住南園,幾分鐘就可以走到宋柏年的辦公室。每天走幾次“高美士街”,我問宋柏年:“高美士是個什麼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土生葡人漢學家、歷史學家兼作家!他對澳門貢獻很大。澳門的歷史與漢學家有着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

    是的,明末清初,耶穌會士最早從澳門進入中國,意大利的羅明堅和利瑪竇以及後來許多知名傳教士,都從澳門這個橋樑進入中國內地,成就了“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沒有他們,人類文化史上就沒有漢學(SINOLOGY)的誕生和東西方真正偉大的接觸和交流。

    我有一部宋柏年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在國外》,它屬於中國文學域外傳播與研究的著作,就想請他寫一部《澳門與漢學的誕生》,編入我與吳志良博士連袂主編的“列國漢學史書系”。他說:“這個題目非常好!澳門的文獻資料非常豐厚,但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完成,建議你找李向玉、金國平、李長森,他們不但精通葡語,也與葡國的文化關係密切。”我知道李向玉出版了《漢學家的搖籃: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李長森出版了《明清時期澳門土生族群的形成發展與變遷》、《近代澳門外報史稿》等都與漢學有關,但他們都沒有答應接手這個專案。

    二○○二年,宋柏年教授參與創建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翌年在李向玉主持下,作為常務副主編又直接操勞創辦《中西文化研究》雜誌。為了這個雜誌,他主持來自北京、南京、廣州等學者座談,我和馮天瑜、錢林森、湯開建、張西平等多位學者蒞臨澳門出主意,我作為帶路人,還與李向玉、宋柏年到北京拜會季羨林、張岱年、任繼愈、湯一介等文化大師,請他們做顧問;我因創辦和主編《中國文化研究》、《漢學研究》,曾被邀參與編輯,先後與劉夢春、黃雁鴻編了幾期雜誌,在我的建議下,又在《中華讀書報》上以四分之一的版面刊發目錄,使其一開局就著名學者雲集,學術影響風生水起,成為澳門文化的燈塔。但後來,這個“燈塔”突然被拆,宋柏年痛苦地把這個不幸告訴我:“老閻兄,被你稱為文化‘燈塔’的《中西文化研究》被停刊了!”這個真正融通中西文化的雜誌,時至今日,大中華雜誌數千家,也還沒有一家是以此為宗旨的雜誌。雖然這個浸滿他的思想和心血的雜誌交了出去,但依然是他的精神寄託與所愛。

    人生如夢,世事茫茫;這位身染儒家之氣的學者離去,令了解他的同仁與朋友無比悲痛。他走了,他去的地方不叫桃源勝似桃源,因為那裏沒有鬥爭,沒有疫情,是一個春風拂面的和平世界;在那裏,柏年老弟依然可以靜下心來,完成他曾多次給我說過的自傳寫作。

    安息吧,柏年老弟!我知道天堂並不遙遠,那裏才是人們最好的歸宿!

    (二之二)

    閻純德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