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言)大灣區文學如何成為中國文學新增長點
(散策人間)和你一樣
(課餘拾筆)永不消逝的電波
(斷章寫義)化悲憤為幫助
(聲色點擊)這個世界會好嗎?
(杏林外史)帝王壽命的啟示
(古今亂炖)賣柑者新語
(宇宙園丁)停一停 諗一諗
(筆雯集)桃花依舊笑春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杏林外史)帝王壽命的啟示

譚健鍬

帝王壽命的啟示

    這段時間,新冠病毒在港澳甚囂塵上。每天的新聞幾乎都提到防疫政策、前線醫護人員的枕戈待旦以及新增的死亡人數等,而提到死亡人數,香港新聞的習慣表述方式是說幾歲到幾歲的患者。長者往往合併眾多疾病,感染後加速離世,而這些長者的年齡卻透露出一個事實:澳門、香港原來有不少百歲老人!

    《香港統計月刊》的數據顯示,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二○二○年統計為八十二點九歲;女性則為八十八歲。二○二一年聯合國調查發現,人均壽命八十五點二九歲的香港名列世界第一,澳門榮膺世界第三,日本則第二。

    在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前,香港的醫療體制是港人最引以為傲的資本之一。而澳門,由於政府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對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實施優惠醫療服務,因此儘管醫療水平不如香港,但資源集中,因此許多長者也長壽。此外,兩地居民的種族構成類似,飲食習慣也有不少雷同,反映到疾病和壽命數據上,有接近之處不足為奇。

    筆者一直很好奇,古人的平均壽命到底如何?這是一個無法統計的命題。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速度是相當緩慢的,兩千年前後,比如漢朝人和清朝人的生活,其實差別不大,他們對抗疾病的方式也大同小異。二十世紀後半葉,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才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既然普通的、連姓名都沒留下的古代百姓不能進入調查視野,那麼我們只能關注那些顯赫的歷史人物,畢竟他們的生活往往有檔案記載,他們的生卒年月也赫然出現在史書上。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資料繁多翔實,而且他們的物質文明跟現代的差距最小,理應有研究價值。明朝離我們也不遠,資料相對還算豐富。兩宋、唐朝、兩漢時期都是我國的大一統時代,不能忽略。

    (三之一)

    譚健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