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言)大灣區文學如何成為中國文學新增長點
(散策人間)和你一樣
(課餘拾筆)永不消逝的電波
(斷章寫義)化悲憤為幫助
(聲色點擊)這個世界會好嗎?
(杏林外史)帝王壽命的啟示
(古今亂炖)賣柑者新語
(宇宙園丁)停一停 諗一諗
(筆雯集)桃花依舊笑春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6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感言)大灣區文學如何成為中國文學新增長點

吳志良

大灣區文學如何成為中國文學新增長點

    更為重要的是,粵港澳三地成為中國與西方經濟、文化、科技全方位的接觸、交流和融匯的巨大試驗田,使得中國文化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創新,而通過這塊試驗田,中西文化有了更加真實深刻的相互理解。這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交流運動,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論總結;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故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書寫,卻恰恰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生長、創新的土壤。

    第三,是粵港澳三地的融合。雖然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粵港澳三地居民交往密切,極大程度地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認識,但是,港澳特別行政區適用的制度畢竟跟內地不一致,而港澳長期與內地的分離,依然存在思想觀念上的隔閡,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粵港澳三地融合到最終建設成為一個人心相通、觀念接近、規則對接、經濟融合的大灣區,是一項巨大的制度創新工程,這也是大灣區文學發展的豐富素材。而文學最能貼近社會、體現民情、表現人性、觸動人心,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作為其中的紐帶,應該擔當起構建人文灣區共同精神家園的歷史責任。我們一直認為,只有建立起公認的共同精神家園,大灣區的建設才能畢其全功。

    第四,是傳播模式的創新和傳播範圍的拓展。科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顛覆了過往的傳播模式。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作為中國區域文學的後起之秀,應該先行先試,全面總結港澳在國際傳播上的先進經驗,並充分利用其特殊地位和網絡優勢,更好發揮港澳地區既有中華文化自身特色,又比較容易為世人理解接受的話語體系的作用,在文學傳播模式上尋求更大的突破,以更有效的方式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學和中華文化。同時,通過港澳這兩座橋樑,大灣區文學可以更好地與其他國家的文學進行深層的交流,吸收更多的外來元素,拓展創新的空間和能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要在中國文學大家庭裡異軍突起,彰顯其存在價值和意義,就應該以港澳文學在一個更加國際化環境下生長的過程為觀照,拓寬我們的視野,而且必須在中外文學交流中扮演一個更加積極而關鍵的角色,必須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擔當更大的責任,作出獨特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具有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共性,又有結合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的特性,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這正正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目標:創造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一種新形態,成為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的先鋒隊,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之二)

    (註:本文為廣東文學評論年會上的發言。)

    吳志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