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膠盒憶舊
澳門的麥記美式快餐店,由於青春期曾在那裡做過兩年多兼職之故,提起時會有一點特殊情感。最初,那裡的食品是澳門草根階層負擔不起的,後來,到二〇〇〇年前後,儼然已是窮人恩物了。那時在內地,相對其他食品而言,麥記價錢仍比較昂貴,對象是小資階層,推出的套餐甚至是沒有優惠的。到最近,也已開始被叫作“窮人餐”了,與全球其他地方一樣,降維成草根食品。
我不是特別愛吃麥記快餐,但其大部分餐單內容數十年不變,加上口味穩定,令我不會有“中伏”之虞;沒有期望,也不會失望。在沒胃口或不知吃甚麼時,會是有保證的選擇。幾年前到外國旅遊,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稍為恢復,仍在倒胃口時,也是靠其填飽肚子。各地白米飯的品種和味道不同,麥記漢堡的味道卻是相差不大的。認識麥記的人大概都知道產品一致性背後的故事,這裡就不贅述了。
味道不變,體積卻日益窈窕。先不說外地的,單就本地而言,有次吃豬柳包,不慎將之與咖啡杯蓋重疊一起,發現前者平面面積竟然比後者還小,其食物比過去縮水不辯自明。
以前的包怎麼一個“大”法呢?從包裝就可判定。據說最初魚柳包、麥香雞包及豬柳蛋包等推出市面時,都用發泡膠盒包裝,如果不是有一定份量,是不用裝在發泡膠盒裡的。到我有條件光顧,只剩下巨無霸和麥樂雞塊是用發泡膠盒了。用發泡膠盒盛放的麥記食品,整體感覺都比現在高級。
很早之前,巨無霸與麥樂雞塊已改用紙盒了。後來作業方式也有改變,從預製一定數量成品放在暖櫃裡待售,改為現時的現叫現“砌”。點一個巨無霸,廚房員工“砌”好,就會像美國隊長上身般,將之“飛”到打包處。顧客收到食品打開,往往會被眼前的“藝術品”震驚。(二之一)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