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增廣見聞)磚石壘砌的血肉之軀
(西窗小語)紅會調查:虐囚手法等同逼供
(雕刻時光)魔鬼形象研究一瞥
(娛情未了)傳媒風骨
(燕堂夜話)心態不老
(若無其事)消失的蛇餅
(霧中風景)為榮譽而戰
(信步由之)黑豹舒妮
(筆雯集)辟佛與除邪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增廣見聞)磚石壘砌的血肉之軀

李嘉曾

磚石壘砌的血肉之軀

    無論是在南京大學讀書,還是到東南大學工作時,玄武湖畔的一段城牆——台城,始終是我極愛登臨的去處。兩校校園均靠着北京路,從北京路拐入雞鳴寺前的小道,幾分鐘便可穿越解放門直登台城。台城之上風光無限。北瞰玄武湖,水面煙波浩渺,洲堤綠樹縈繞;東眺紫金山,遠峰雲遮霧障,山影蒼翠空濛;西觀雞鳴寺,黃牆青瓦裝點古剎肅穆;南望九華山,藍天白雲映襯佛塔靈秀。一幅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瑰麗畫卷盡收眼底。

    台城實為明太祖朱元璋修築南京城牆時早期完工的一段。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朱元璋攻克集慶路(今南京),改名應天府。後採納朱升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一三六六年開始陸續修築南京城牆。原擬城牆沿玄武湖南岸西延至鼓樓崗,與石頭城對接。後考慮安全因素,新城從湖西折向北方,遂使早先修成的半里許城牆廢棄不用。此段城牆位於玄武湖南雞鳴山北極閣一帶,乃東晉至南陳六朝宮城(亦稱台城)所在,故被民間附會為台城。

    台城高二十米有餘,下有條石組成七米多高的牆基,上部用城磚壘砌。南京明城牆堪稱與長城齊名的古代建築工程,史載,明朝廷動用一百六十二州縣百萬民工,耗用三點五億塊城磚,歷時二十八年,終使總長三十五點三公里的京城城牆最後完工。它不僅是我國最長的城牆,還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世界第一大城垣。

    明城牆尚存二十五公里。從斷面看,內部結構有磚砌、石砌、磚石混砌和包山(內為土石山體,外砌磚石)等類型,而城磚無疑是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其規格略有差異,長十二三吋,寬六吋許,厚度則從三吋至五吋多不等。但質量絕對保證。城磚用黏土燒製,呈青灰色,堅硬致密,以“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為驗收標準。每塊城磚側面刻有製磚的詳盡信息,除時間、地點外,更列明所有責任人,包括府州縣各級提調官(通判、同知、司吏、主簿等),基層組織總甲、甲首、小甲三級負責人,連同窯匠和造磚人夫。南京城牆磚造自長江沿岸蘇、皖、贛、鄂、湘諸省有關州縣,以及工部和軍隊等近二百個單位。磚上刻字固然便於管理與獎懲,但更能體現參與者眾志成城的責任感和凝聚力。

    我站在台城腳下仰望,緊密壘砌的城磚逐漸化為百萬民伕並肩攜手的血肉之軀。他們是在人拉肩扛艱辛地修築城牆,更是在擔負構建中華文化遺產的歷史重任。我分明看到,南京保衛戰中,中國守軍與城牆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直至城垣倒塌,血染磚石……

    想起了國歌的一句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是象徵,更是記實:有磚石壘砌的血肉之軀南京城牆為證。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