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學位不保 地位難求?
一場追尋真相的修業之旅
知識分子應是怎樣的?
《花30天和自己好好相處》
《社畜專用職場求生手冊》
《美股機械式操作》
毀滅與失序的美學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場追尋真相的修業之旅

亞 詩


《我的刺針記錄》 作 者:楊量傑 出 版 社:點子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一場追尋真相的修業之旅

    “原來新聞報道可以既扎實又有趣!”這是《我的刺針記錄》封面上的一句話,也是書內頁的最後一句。

    前香港有線電視的《新聞刺針》記者楊量傑把他在有線的十年工作經歷和心得輯錄成這本書,他本人亦由最初的新丁“小薯仔”,做到後來屢獲新聞獎項的首席記者,更見證了《新聞刺針》由二〇一三年的誕生至二〇二〇年被解散的結局。全書圍繞《新聞刺針》相關的種種,一共十二個章節,包括它的:面世、題材、考驗、危機、角度、熱話、難題、手法、風險、回顧、尾聲、結局。書的內容真摯、寫實,既生動又節奏明快,雖然夾雜不少行內術語(附有註解),但讀起來沒有絲毫賣弄感,反倒有種讓人認識多了一些新知識的感覺。對於有興趣入行新聞界的讀者而言,更不失為一本有趣兼實用的新聞教材讀物。

    正規新聞工作者或記者多少給人一種比較正氣、講求公平及強調客觀的印象。從楊量傑的這些文字記錄中,也能看出他看待新聞採訪的求真精神及專業態度,以書中採訪手法之“放蛇”那章為例,他寫道:“我們絕對明白,‘放蛇’是一種入侵別人私隱、欺騙別人信任的手段,若非為了公眾利益,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絕不輕易使用。‘放蛇’後,我們亦必須給予被‘放蛇’的對象充份的回應機會,在‘放蛇’後表明記者身份,並將結果告知店主,尋求回應。”

    他亦將記者比喻成一名廚師——手握頂級食材,要煮得好並不困難,但一名好廚師,可以利用他的廚藝將平平無奇的食材煮出令人回味無窮的菜式,即使“黯然銷魂飯”都可以比“海景佛跳牆”更勝一籌。多年來他參與及製作了多個在香港膾炙人口的專題報道,如〈動物傳心得唔得〉、〈他們的榮譽學位〉等。說到從事新聞工作的滿足感,他認為不一定是揭發什麼驚天大陰謀,有時可以很簡單,將眼前工作用心做到最好,而觀眾又感受得到或有所共鳴,看完報道後留下印象,對他來說便是最好的回報。

    書的尾聲,作者亦大方地分享了他十年的採訪經驗總結︰一、分手要狠(即及早放下無法推進的採訪項目);二、寧願前功盡廢,亦不心存僥倖;三、真心給予對方回應機會;四、重視觀眾感受;五、不要讓自己變得離地;六、採訪前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七、別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八、用同一準則對待所有人。

    縱然《新聞刺針》這節目及該部門已於二〇二〇年十二月正式被解散,留下的除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點滴記錄外,還有做新聞的刺針哲學,即“穿越表象,了解真相,才能認清世界”。這乍讀起來像是一種很理想化的新聞專業境界,也本應是新聞報道的本質,但今時今日,在這個資訊爆炸、新聞愈趨商業化或政治化的時代,還剩下多少新聞從業員仍抱持最初入行的熱誠,對身邊事物時刻保持好奇和求真的精神?

    亞    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