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前世今生
最近,柬埔寨因台灣人口販賣現象,而受到大家前所未有的關注。究竟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柬埔寨原是個古文明王國,十九世紀中葉遭到法國殖民,一九五三年獨立,獨立後仍以君主制為主。當時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執行中立政策,國家一片祥和,首都金邊被稱為東方小巴黎。由於柬埔寨有豐盛的農產和富饒的漁業,因此亦有魚米之鄉的稱謂。
到了一九六○年代後期,柬埔寨經濟起伏不定,西哈努克為了挽救經濟,開始推動賭業,柬埔寨純樸的社會面貌有所轉變。美國不滿西哈努克中立偏左的路線,在一九七○年支援當時任職首相的朗諾將軍發動政變,成立軍事政權,廢止君主制,西哈努克流亡到北京。
一九六九年,正當越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美國懷疑越共在柬埔寨境內設立補給站,但未有確實的證據下,他們不動聲色地偷襲柬埔寨。共殺掉七十五萬平民百姓,大部分為無辜的農民。而在一九七三年裡,美國更出動B-52戰機投下更多具殺傷力的炸彈,造成大規模的破壞,無數農民葬身於茅草房屋裡。
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柬埔寨,頓時滿目瘡痍,饑荒就像瘟疫般蔓延開去。本來缺乏群眾基礎的赤柬,經過一場美國的恐怖空襲後,卻乘勢崛起,有不少年輕人投向赤柬,來一場天翻地覆的革命。
在赤柬的游擊軍團中,有些甚至小至只有十歲、十二歲,他們頭包紅巾、身穿寬鬆黑衣、手上拿着AK47,而眼睛都變得火紅紅的,與當時靠攏美國的朗諾政權展開激戰。而美國一手扶植的朗諾將軍,在內戰期間則身患大病,氣數已盡。
一連串的動盪,從美國轟炸到軍事政權的出現,柬埔寨國內滋長出一種具破壞力的民族仇恨,它如吳哥窟裡那些蔓延廣闊而又縱橫交錯的粗壯樹根,緊緊抓住這個國家。因此,在中美蘇博弈下的越戰,竟意外地成為柬埔寨當代史的分水嶺。
曾留學法國的波爾布特、喬森潘等赤柬領導人,他們的激進思想大派用場,美國的軍事介入更為赤柬的恐怖統治揭開序幕,然後由波爾布特粉墨登場,將零度歲月推上高潮,為柬國現代歷史蒙上一層厚厚的烏雲。柬埔寨人不會忘記,柬埔寨人殺了一百五十萬柬埔寨人,不能推卸的罪行。
出身於赤柬叢林少年軍團的洪森,後來背叛了赤柬,跑到越南尋找自己的政治籌碼,他參與由越南扶持的反赤柬運動,在一九七九年推翻赤柬政權,成立新的共產政權,自此洪森一直活躍於政壇。
一九九○年代,聯合國不惜耗費巨資協助柬埔寨建立民主選舉制度,並全速向外開放,全情走上市場化之路。有不少柬埔寨人民至今仍向洪森和他的人民黨投下一票,他們認為洪森掌握全部軍權,如他輸掉了,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安全的日子,無法不支持他,令洪森成為東南亞任首相之位最久的政治強人。
可是,民主選舉解決不了柬埔寨一大堆社會問題:貪污、雛妓、貧窮、治安、泛濫的槍械和毒品等。最近因疫情令經濟下滑導致貪污、貧困加劇,令人口販賣集團有機可乘,把該國變成詐騙天堂,不僅牽動了台灣,內地、香港以及國際社會一樣感到震驚。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