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模樣
二○一○年,仍然是無名新作家的我要出版《人形軟件》(台版名稱換成《人形軟體》)。由於香港大部分讀者在當時(現在也沒有好多少)認為科幻小說就是要長成衛斯理的模樣,我那種以近未來香港為背景的科幻小說等於和市場對着幹。出版社認為,如果找到倪匡寫推薦語,對銷情也許有幫助。
我拿到倪匡的電郵地址,大着膽子發電郵過去請他賜推薦詞。字體聽從建議要放大到50pt以上,否則老先生看不到。
幾個小時後,他回覆,意思就是“你來寫,讓我過目即可”。
【摘自:〈憶倪匡晚年:沒人接得了倪匡的班〉,譚劍,端傳媒,二○二二年七月四日】
倪匡先生走了,或者說,他在地球的遊歷已經告一段落,於是外星朋友派來太空船,把倪老接到另一個星球繼續遊玩。
倪老在科幻小說方面的成就,相信不必再費唇舌去解釋,然而,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技藝超群,也在於他待人處事的方式與態度。從不同的報道得知,倪老為人俠義,不時關照朋友,這是他對同輩的情;而從譚劍先生的故事可見,倪老樂於提攜後輩,不遺餘力,這是他對後輩的義。一個人若有技藝有學問,他可以是高手,唯有技藝與性情兼備,才能稱得上是大師。
雖然倪老對生死看淡,早早明言自己不怕死,更指若有能令人於六千分之一秒死去的靈藥,他願意四處訪尋;近年被病魔折磨時,亦常戲言“死了更好”。雖然如此,他的離開仍然教人心痛——不單是因為我們失去了一位科幻小說界的巨人,更是因為我們與一個有情有義的一代宗師作別。
感謝倪老多年的筆耕,為我們開啟了對另一個領域的想像,更感謝你用言行,向世人呈現了大師的模樣。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