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如是我聞)從身體出發的共融藝術
送舊歲迎新年
安全出行
(隨筆)貓奴無誤
(二弦)要“吃透”一本好書
(斷章寫義)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聲色點擊)紙捻釘
(杏林外史)孱弱的清朝士兵
(古今亂炖)賀知章《詠柳》詩新解
(一路向南)年 關
(筆雯集)賀鑄的小梅花縛虎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鏏 而

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親職教育是由專家設計的一系列有系統的教育活動或方案。……有效的親職教育方案能增進父母及主要照顧者的親職知識、技巧及情感,進而提升其踐行親職的成效;反 之,無效的親職教育方案除了浪費時間、經費與社會成本之外,尚且有負面的效果 。 Patterson 與 Chamberlain即指出如果父母接受了未經驗證且無效果的服務,他們可能會認定這些處遇無效,因而不再尋求參與其他的親職教育方案。

    【摘自:〈突破親職教育推展的困境:論有效適切之親職教育方案〉,張再明,《台灣教育評論月刊》,二○一五年第四期】

    “都寫十多年了,還不打算結集嗎?天天在自己的頻道講別人的書真不划算!”出版社的朋友老笑我。“為什麼每次做親子教育講座,你都要引用教育家的觀點?講自己的故事不是更吸引嗎?”喜歡演講的朋友會不解。

    的確,我寫親子題材十六年了,起初寫的是讀書心得,慢慢地加入了自己的生活實踐作為例證,然而,我覺得這還不能夠成為專家:因為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的經驗也不是你的經驗。我做親子教育分享的時候會特別強調:不要相信那些以孩子成就作為賣點的親子著作,所謂的哈佛女孩、史丹福男孩只是“個案”,除非有人可以針對名校的孩子進行研究,並證實所有入讀該校的孩子都是用同一種方法培養出來的。相同的父母,也可以教出千差萬別的孩子,何況是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優秀的教育著作儘管不是完美無缺,至少應該具備不同案例的觀察和驗證。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體系不盡相同,然而,他們都需要具備系統性、連貫性和科學性。不同的教育原理具有不同的特性,家長需要在不停的試錯中自我調整,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這也是我國家庭教育立法的精神核心。(“家庭教育促進法”省思 · 三)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