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如是我聞)從身體出發的共融藝術
送舊歲迎新年
安全出行
(隨筆)貓奴無誤
(二弦)要“吃透”一本好書
(斷章寫義)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聲色點擊)紙捻釘
(杏林外史)孱弱的清朝士兵
(古今亂炖)賀知章《詠柳》詩新解
(一路向南)年 關
(筆雯集)賀鑄的小梅花縛虎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如是我聞)從身體出發的共融藝術

波 本

從身體出發的共融藝術

    同樣生而為人,為甚麼生命會有輕重之分?

    共同生活在一個地方、一個世界、一個社會舞台上,為甚麼有些身體可以理所當然地從一開始就站在被看見的位置,而有些身體卻需要從邊緣暗處匍匐前行,爭取一個或許被看見的可能?

    第二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在早前舉辦了一場“共融藝術點策劃”放映會,播放石頭公社藝術文化團體在澳門推動社區共融藝術工作的紀錄片。帶觀眾了解公社如何通過戲劇和舞蹈等藝術表演,把一些在城市裡被習慣性邊緣化的身體引領到劇場與社會的舞台上;同時,也剪輯出身心障礙人士在學習和參與藝術演出的過程中,如何發掘自己身體與生命的可能性,認同自己在世界裡的存在。

    紀錄片甫開始,屏幕打出一句“

    人不微,言不輕,在路上”;接近結尾時,放出一段舞台表演錄像:一群身心障礙人士走的時裝秀。他們輪流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服裝與身體,最後,所有演出者排成一列在舞台上,一個一個地自我介紹。當中有些人在語言發音上有障礙,也有坐在輪椅上的,但他們都緩慢卻有力地,向觀眾述說自己、展示自己。

    那一刻,舞台上不是時裝秀的“模特兒”,而是“人”。是一個個獨立的身體、有自己生命重量的人。當有些身心健全的人對這群身體避而不見,忽視他們在社會裡分明確切的存在時,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以主動的姿態,站上社會舞台——無論你有沒有看見我,我都在舞台上。

    共融藝術,是藝術與社會之間的界線被消弭,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斷裂被重新連結。而所謂“共融”,不是誰要包容或接納誰的存在,而是明明白白地認知,許多他者的真實存在;去看見他們,如同看見自己。

    波    本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