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荒誕的黑暗社會
——談《猴》
改編自史提芬京短篇小說的驚慄片《猴》,有着《小丑回魂》的童年陰影、《娃鬼回魂》的邪惡玩具,以及連場血腥畫面,看起來東拼西湊,但整體充滿心思,將人生際遇注入殺人類型中,道出怪異的人生百態。
一隻邪惡馬騮玩具,看來平平無奇,但上鏈後,馬騮打鼓,死神來臨,必有人死,看起來像《死神來了》系列,拍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死亡奇觀,插眼、燒臉、爆身、斷頭等,變化多端、殘暴變態。全是一瞬即逝的血漿鏡頭,並採用傳統模型特技,具有八十年代恐怖片的質感。
確實,全片拍出那個時代恐怖片的格局,部分劇情也發生於九十年代末。主角成長於單親家庭,被孖生哥哥欺負,受到校園欺凌;影片對他描寫最多,無論家庭或學校,皆表現出孤獨沉默,性格鮮明。正因為他是失敗者,似乎與魔猴有着微妙關係,身邊人逐個死,自己不死;長大後因而內心有陰影,與哥哥重逢後更因魔猴而出現特大矛盾。
同是改編史提芬京小說,《小丑回魂》也是從少年拍到成年,主角一直伴隨心魔。本片也有近似情節,但觸及破碎家庭、冷漠親情、校園欺凌。後段講述主角成年後,婚姻失敗,父子隔膜,魔猴突然被拾回,引致兩兄弟激烈衝突,演變成你死我亡,“無仇不成兄弟”的主題高度體現。
童年陰影、家庭仇恨、社區冷淡,本片刻劃出社會的黑暗一面。魔猴是邪靈?是替天行道?還是主角的內心投射?這帶來豐富的閱讀角度,開拓更寬闊的故事層面,直現荒謬怪誕的人性。
導演奧斯查堅斯曾拍過好評驚慄片《長腿》,今次在荷里活“鬼王”溫子仁監製下,捨棄典型的嚇人伎倆,以劇情片框架講故事,輔以血腥鏡頭;手起刀落,不拖泥帶水,糅合黑色幽默與恐怖荒誕,人物愈來愈無助,處境愈來愈滄涼,氣氛愈來愈沉鬱。史提芬京、溫子仁與查堅斯首次合作,讓人眼前一亮。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