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貓神在故宮》毛茸茸文化奇遇
紀錄片《粵有年味》穗發佈明年上線
蓮之都劇社永樂響鑼
開心天地文化曲藝協會栢蕙演出
新藝藝苑曲藝會工聯演出
天才中的天才
黑色荒誕的黑暗社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貓神在故宮》毛茸茸文化奇遇



節目適合親子欣賞


演出傳承中華文化種子


演出由故宮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製作


場面華麗宏大


貓咪造型獨特

    全澳召集鏟屎官

    《貓神在故宮》毛茸茸文化奇遇

    當故宮的百年宮牆與澳門戲場相連,一場毛茸茸的貓咪盛會將在澳門展開!全澳的鏟屎官請火速齊集,一睹“御貓”風采。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製作的歌舞劇《貓神在故宮》,今日在澳門綜合劇院呈現兩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這場一百零五分鐘的演出,將通過獨特視角展現故宮文化魅力,為愛貓之士打造專屬的觀劇體驗。全澳鏟屎官們,不妨共同參與這場文化與萌趣交織的盛會!

    貓眼看故宮:從宮廷萌寵到文化守護者

    《貓神在故宮》改編自同名繪本,故事圍繞紫禁城內一隻名為“寶貝兒”的宮貓展開,這隻深受皇帝喜愛的小貓因緣際會獲得守護故宮的使命,化身穿梭時空的靈性使者“小東西”,負起守護故宮的重任。透過這隻機靈又充滿情感的小貓,劇組以獨特的“貓咪視角”展示故宮歷史與文化的滄桑變遷,傳遞出友愛、陪伴和永恆守護的正能量。在小貓敏銳的目光下,故宮中每一件展品似乎都蘊含着古往今來的秘密。

    鏟屎官看過來:貓咪萌力全開!

    愛貓人士注意!在這部歌舞劇中,貓咪不只是角色,更是一種情感象徵。舞台上,劇中精心設計的“宮貓天團”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魅力:有機智狡黠、慵懶可愛的、也有靦腆內斂的。導演焦剛與演員們精心研習貓咪的肢體語言與神情,將這些可愛的“貓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流暢的肢體語言與精準的節奏掌控,展現出專業訓練的深厚功底。當他們在舞台上用舞蹈、歌聲和戲劇語言演繹這段千年故事時,你不但能看到故宮文化的厚重韻味,更能感受到貓咪那份純粹自然、貼近人心的溫柔。這些藝術化處理既保留文化底蘊,又增添觀賞趣味,讓觀眾彷彿置身紫禁城的歷史長廊。

    音樂配貓咪:多元風格惹人醉

    音樂一直是歌舞劇中不可或缺的靈魂,而這次《貓神在故宮》邀請到多次創作像《七子之歌》及《彎彎的月亮》等經典曲目的著名音樂家——李海鷹擔任作曲及音樂總監。他的創作手法融入了交響樂、電子樂、北京童謠等多種音樂元素,讓劇中每一首曲目都既有獨特韻律感,又朗朗上口,令人不自覺跟着節奏搖擺。

    在劇中,我們將隨着“小東西”的腳步,一步步穿梭在故宮的歷史長河中,感受那一段段動人的故事。當電子樂與古典音樂交錯融合、當貓咪的嬉戲與傳統元素互相交響,每一幕都充滿驚喜與詩意。這正是《貓神在故宮》力圖呈現的效果——讓古老文化煥發新生,讓每一位觀眾在愉悅心情中親近中華文化的精髓。

    文化傳承與教育意義

    除了娛樂價值之外,《貓神在故宮》更肩負着文化傳承的重任。這部作品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將故宮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大眾。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曾指出,故宮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本就具有極高的公共教育價值,而少年兒童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受眾。這部歌舞劇正是希望透過充滿童趣與創意的呈現方式,啟迪孩子們對歷史與文物的好奇心,從而在心中種下一顆關愛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文:大觀園小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