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言之有爾)尋 蟲
(西窗小語)被捕巴人學生獲友儕極高評價
(陰天快樂)殺雞記
(樹洞的聲音)六何法
(塵細事情)此心安處是吾鄉
(幸福魔法)沒有人喜歡被責備
(閒作筆潭)邏輯學導論
(尋樂人生)歐美資本主義的人情味差異
(筆雯集)東亞文化之都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塵細事情)此心安處是吾鄉

陳于晴

此心安處是吾鄉

    老實說,我對標題這句話好感不大,可能是因為近年看過太多落入俗套的引用。近日參加一個寫作工作坊,終於得知這句話的出處,以及背後的典故。

    許多人因為蘇軾而認識這句話,原創人卻是蘇軾好友王定國的歌女——柔奴。

    王定國是北宋的詩人,政治理念與蘇軾相似。“烏台詩案”中,蘇軾被認為在奏摺中譏諷朝廷,幾個月後被貶黃州,同時牽連二十多位朋友一同被貶。當中王定國被罰得最重,被貶得最遠。大難臨頭,王定國不願家眷隨己到嶺南賓州的蠻荒送死,於是遣散家人,但家中一位名叫柔奴的歌女不離不棄,毅然陪伴他同行。

    舊時的嶺南賓州是極其荒涼潮濕的地方,所謂“瘴癘之地”,惡性瘧疾流行,很多被貶嶺南的人都是一去無回。

    五年後,王定國奉旨得以北還,帶着柔奴去黃州與老友蘇軾相聚。蘇軾見了他們,幾乎沒有認出,王定國居然比五年前還年輕,面色紅潤,神采煥發,性情更為豁達,沒有一絲落魄的滄桑。而且,柔奴不僅沒有因為歲月而憔悴,反而更顯清麗,笑顏裡好像還帶着嶺南梅花的清香。

    蘇軾問柔奴,嶺南的生活一定很艱苦吧?柔奴淡然地笑說:“此心安處

    是吾鄉。”蘇軾大為歎賞,便有了《

    定風波 ·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那句:“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工作坊當天,我們圍繞着什麼是“心安之事”進行探討:有人說,是踏上交通工具的那一刻,因為旅程的起點與終點都有了定數;有人說,是定制日程表,是規劃帶來的秩序感;有人說,是身在異國時吃上自製的中式包點;有人說,是確定自己在做對的事,旅程的終點雖然未知,但路的方向沒有差池;有人說,是待在舒適圈裡……

    也許有一天,當舒適圈拓展到天地那麼大,波濤或靜水都能被心湖容納,四海之內,皆可為家。

    陳于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