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機械人將可快速進化?
新型硅芯片記錄腦活動
歐探測器發現新行星
鳳凰星系團快速產恆星被發現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鳳凰星系團快速產恆星被發現

多 姿


鳳凰星系團由約一千個通過引力束縛 在一起的星系構成

    鳳凰星系團快速產恆星被發現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空間望遠鏡發現,鳳凰星系團的中央星系內部廣泛存在溫熱氣體,這意味着該星系內部有大量氣體在“急劇冷卻”,為恆星誕生提供充足原料。

    鳳凰星系團位於鳳凰座,距地球約五十八億光年,是由約一千個通過引力束縛在一起的星系構成的龐大系統。其中央星系的恆星誕生活動極為劇烈,每年約產生一千顆新的恆星,遠超其他星系團的水平。

    星系團中央的氣體溫度通常高達上百萬甚至千萬開爾文(開爾文溫度=攝氏溫度加二百七十三點一五),而根據當前理論,氣體的溫度要足夠低,才能聚集得越來越緻密,從而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恆星。極高的恆星形成速度意味着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儲備着巨量的低溫氣體,此前也確實在該星系內觀測到溫度僅十開爾文的氣體,但難以確認這些超冷氣體是在星系內部自發冷卻形成,還是從周圍其他星系“進口”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參與的團隊認為,如果低溫氣體是由星系內部冷卻形成,星系里必定存在介於高溫與低溫之間的溫熱氣體。他們利用韋伯空間望遠鏡的紅外探測功能發現,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內部廣泛存在溫度約三十萬開爾文的溫熱氣團。

    該研究團隊分析認為,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正在經歷一個“急劇冷卻”過程,每年將相當於兩萬個太陽質量的氣體降溫到超冷,從而自給自足地產生大量恆星,無需外部“支援”。這種冷卻過程背後的原理,以及其他星系團是否會經歷同樣過程,尚需進一步探索。

    另外,研究小組發現中心星系正在經歷極端冷卻,每年產生的超冷氣體相當於五千至兩萬三千個太陽的質量。這些“冷物質”被認為給恆星提供了足夠的生成“燃料”,因此中心星系很可能不需要使用周圍星系的燃料,也能自己發生星暴(恆星形成率高於一般速率的統稱)。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副教授麥克唐納說,“巨大的星暴,可能是每個星團在某個時刻都會經歷的過程。不過,目前我們只有在鳳凰星團中看到這種情況,我們猜它可能走上一條與其它星系不同的道路。這將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探索。”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人們首次在星系中觀察到孕育恆星的氣體從熾熱降為溫熱,然後變為超冷的完整圖景。

    多    姿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