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書單外的深林
知行合一 構築澳門“文化綠洲”
漫步澳門建築之旅
勿淪為被算法操控的傀儡
《誰在門口放了一顆蛋?》
《媽媽是我的》
《都是閃電燈害的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勿淪為被算法操控的傀儡

何 曼


《華氏451度》 作 者:雷 · 布萊伯利 譯 者:徐立妍 出 版 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勿淪為被算法操控的傀儡

    雷 · 布萊伯利一生創作了二十七本書以及約六百篇短篇小說,其作品不僅深受科幻迷喜愛,更贏得主流文學界的廣泛讚譽。這麼說吧,美劇裡如果有一個少年天才,那麼他的偶像很可能就是雷 · 布萊伯利,例如十五季長劇

    《犯罪心理》中最受歡迎的角色Dr.Spencer Reid。這本寫於一九五三年的《華氏451度》,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反烏托邦傑作。該書〇五年在內地推出簡體版,一八年被HBO改編成電影於在康城影展首映,一九年台灣出版全新繁體譯本。

    “華氏451度”並非隨意取之,而是雷 · 布萊伯利給出的紙張燃點。實際上不同的紙燃點不同,而在這本小說裡,“451”成為了令人不寒而慄的符號,象徵着思想自由的毀滅。小說構建了一個壓制思想自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書籍被視為危險的源頭,因為它們承載着不同思想,會引發人們的思考與質疑,進而動搖社會的穩定。於是,消防員的職責從滅火變成焚書,他們成為了思想的扼殺者。

    《華氏451度》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深刻諷刺。它揭示了科技發展與人類精神追求之間的矛盾。在這個虛構的世界中,人們沉迷於虛擬的電視牆,追求即時的感官刺激,將膚淺的娛樂當作生活的全部。書籍的消失,不僅僅是暴政的結果,更是人類自我選擇的結果。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否也在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沒?

    小說主角蒙塔格的覺醒之路,更是對當下社會的一種警示。他從一個機械執行命令的消防員,逐漸覺醒為一個思考者、反抗者。這種轉變源於他內心對真理的渴望,也象徵着人性中永不熄滅的求知慾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只要還有人願意閱讀、思考和質疑,人類的希望就永遠不會熄滅。

    小說還通過對比“書之人”與主流社會的差異,展現了多元文化與思想自由的重要性。那些飽讀經典的“書之人”,雖然外表是流浪漢,但內在卻是圖書館,他們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在書被燒掉之前牢牢背下所有內容,為未來留下文明的火種。這種對知識的信仰和堅守,與主流社會的愚昧和麻木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小說也諷刺了人類主動放棄思考,沉迷於虛擬娛樂和即時的感官刺激。人們只獲取膚淺的信息,將娛樂當作生活的全部,失去了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這種對思考和閱讀的摒棄,實際上是人類自我選擇的結果,反映了人的惰性和逃避現實的心理。

    那個時代還沒有“大數據”這一概念,但小說所描繪的人們沉迷於虛擬娛樂、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情境,與現今人們住在信息繭房、算法推薦導致的認知局限等現象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說《華氏451度》在某種程度上也間接諷刺了現今大數據時代人們可能面臨的思維困境。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對人性自由的潛在威脅,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華氏451度》不僅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更是一面穿透時代迷霧的照妖鏡,更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震撼人心的敘事,映照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種種困境與挑戰,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思想的自由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不斷爭取和維護的珍寶。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爆炸、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更應保持獨立思考的銳氣,守護人性光芒,以免在大數據的洪流中迷失自我,淪為被算法操控的傀儡。

    何    曼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