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文化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東亞身體圈”的觀察
鎮國公載澤
穿上的未來:電子皮膚
線性雕塑
惠安女 (水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線性雕塑

河 山


提籃子的女人 胡里奧 · 岡薩雷斯

    線性雕塑

    胡里奧 · 岡薩雷斯(Julio Gonzalez,1876-1942)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金匠、雕塑家和畫家,是二十世紀最具創新性的藝術家之一,尤其是他的鐵雕塑,打破了藝術和工業實踐之間的界限,成功地用鐵“在空間中繪畫”,將空間作為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建設元素。他的父親是巴塞羅那著名的鐵匠和金匠。年輕時的岡薩雷斯白天在鑄造廠裏工作,晚上在巴塞羅那美術學院的繪畫課程裏學習。由於他愛看巴塞羅那的“四隻貓”歌舞表演,在那裏結識了華金 · 托雷斯 · 加西亞和畢加索等藝術家,使他有了前往巴黎的意願。一九○○年,岡薩雷斯在巴黎的蒙帕納斯區定居了一段時間,他與畢加索一起勤奮工作,他的創作更受到高更、羅丹、夏凡納的強烈啟發。他成為了居住在巴黎的西班牙畫家社區的活躍成員,並參加了沙龍,便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祖國。戰後,岡薩雷斯對金屬加工的不同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職業生涯轉向了雕塑,從事焊接工作。他與畢加索緊密合作,參與了雕塑和立體主義創作,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 以空造體積 ”的特殊性。他現在被藝術史學家認為是“現代鐵雕塑的奠基人”。

    岡薩雷斯的鐡雕作品《提籃子的女人》(一九三四年)以鍛鐵、焊接作爲主要創作手法,充分體驗他作為“金屬雕塑之父”的藝術特色,使用鐵來造型極不方便,他確實是第一個將鐵引入作為“雕塑材料”的人。他把螺栓用於眼睛,圓形線圈用於頭部,長桿用於身體,一堆小桿用於頭髮等等。《提籃子的女人》是他在一九三○年代中期創作的一系列純線性雕塑的其中之一,線條在空間中展開,形成了幾何體積,並對虛與實的空間運用得出神入化,這在當時是很前衛的表現,現在看來也不覺得過時。根據畢加索的説法,岡薩雷斯常常思考空間問題,主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對他來説至關重要,他的風格融合了立體主義、折衷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以至於無法歸類,他根據自己的變形願景發展了個人的藝術語言。

    岡薩雷斯的家人把他的二百五十四件作品慷慨地捐贈給龐比度現代藝術中心,為現代雕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更滋養了無數的當代創作。

    河    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