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最近,筆者有幸走進孩子學校的課堂參與觀課。這是一節英文課,透過孩子得知,這節課所學的英文生字和句子,都是老師當堂才教授的,筆者欣賞這種沒有提前演練的課堂,真實地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上課時,首先由學生帶讀當節課學習主題“家務”的英文生字,學生們精神飽滿地進行朗讀。然後,老師向每位學生派發配有英文生字的圖卡,當屏幕展示出圖案,持有相同圖案圖卡的學生把圖卡貼到黑板上並讀出圖案內容,其他學生再跟讀一次。之後老師向學生了解日常在家中會做的家務,當時學生們都積極回應。老師隨即教導學生用英文句子對答,協助學生學習書寫。接着,老師請學生分組擲骰子扮演不同角色練習所學的句子,繼而互相採訪在家中會做的家務。過程中,老師總是面帶笑容,她與學生互動時偶爾會哈哈大笑,給人真誠和溫暖的感覺。該節課的作業是於春節假期後介紹在家中做過的家務。
這是一節全英語教學的課堂,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英文生字,學習相關的句子。據觀察,全部學生都學會了有關的英文生字,並能應用句子。透過是次觀課,筆者發現孩子的英語聽力已經超出想像,他們不怕錯,願意嘗試表達。雖然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鐘,但老師精心設計,在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之下,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掌握知識。以下,筆者歸納出此課堂幾個優點:
適當導入
由學生帶領全班讀英文生字,是快速協助學生集中精神上課的安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認識新的生字。當屏幕展示出圖案,學生把對應圖卡貼到黑板上並讀出圖案內容時,其他學生再跟讀的安排有趣生動,學生會加深對有關生字的印象。良好的導入,能夠協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讓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善用教具
教具在教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師因應學生所處的年齡段,選擇適合其認知水平的教具。教具類型多樣化,如視覺教具有屏幕、圖卡,協助學生直觀理解;聽覺教具有麥克風、幻燈片中的音效,增強聽覺記憶;互動教具有骰子、句子卡、訪問紙條,讓學生透過參與和實踐掌握知識。老師將教具融入遊戲,讓學習變得有趣。
循序鞏固
從課堂的流程編排可見,老師考慮了學生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透過不同的環節和小遊戲等多樣化的形式,協助學生保持學習狀態,提升學習興趣。當中包括對於剛學過的知識設計簡單練習,協助學生熟悉基本概念;設計難度提升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提供實際應用情境,鞏固知識的實用性;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練習,培養合作和溝通能力。至於作業的設計,能夠對應課堂目標,結合知識鞏固和生活應用,具有趣味性且不耗時。
重視參與
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提升學習效果。在整節課之中,老師持續關注每名學生的參與情況,利用教具創設不同的遊戲和情境,讓學生由始至終都在參與。當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他們更能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繼而提升學習動機。透過課堂中的互動和實踐,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應用知識。有學生在採訪環節主動採訪老師,老師不但沒有更正該環節是採訪學生,反而回答學生的提問,老師的臨場反應可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結 語
整體而言,老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強,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能夠以學生為學習主角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留意每名學生的參與情況,適時作出鼓勵和支持,協助學生跟上課堂的節奏。老師與學生互動所展現出的默契,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她說出一句說話、做出一個動作或者只是拍手,全部學生就會做出相應的回應。整節課的流程與教學目標緊密連結,充滿趣味。老師以幽默的語言和輕鬆的教學風格,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助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學習。學生們展現出被激發的學習熱情及探索的精神。
黃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