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群體的自我表達
——觀《都市女子心靈圖鑒》
我們終其一生,總有些經歷難以啓齒,不願被他人知曉。然而,出生於一九七三年的奈莉 · 阿坎,卻勇敢地將自己那些委屈痛苦、黑暗面,那些可能會被遭受社會污衊和歧視的細節,赤裸地記錄於她的小説之中,毫不掩飾地呈現給世人。在阿坎二十八歲時,出版了她第一部小説《妓女》,講述自身從事應召女郎的經歷。八年後,完成第四部小説《天堂獄卒》後,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奈莉 · 阿坎的文學作品獲獎豐富,多年後的今天,她的作品被改編為劇場演出《都市女子心靈圖鑒》,在澳門藝術節期間上演,以致敬她激情生動的表達和聰慧才智。演出舞台上,九個格子房間對應着九個私人生活場景,這些場景源於阿坎的日常,有幾個都是妓女常出沒的場景。舞台外的觀眾彷彿透過“建築”的窗戶,遠遠地窺探着她們的生活。演員們是阿坎情感的詮釋者,她們講述着,歌唱着。每一個她,都表達着内心的掙扎,試圖向外求救。她希望自己永不老去,很在意青春和年輕,她認為作為女性永遠不會自由。她渴望死亡,她臨近瘋狂,她沉浸在悲傷和不安的情緒之中,對生活絕望。她談及自己缺愛的原生家庭,她回憶起早年夭折的姐姐,她説:“如果她活下來,我就不會出生。”她感到是姐姐的死亡才帶給她生活,她就像是姐姐的替代品,所以她以姐姐的名字去賣春。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她企圖以妓女的身份去得到關注。她崩壞、吶喊,感覺自己不被世界所愛。她陷入童年的痛苦無法自拔,她的情緒敏感激動,而陰森的燈光和狹小房間,更是讓現場的觀眾們坐立不安。
觀眾在這場演出中無疑被帶入奈莉 · 阿坎的情感旅程,感受她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它展示一位勇敢面對內心世界的作家,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邊緣人群的思考和反思。本身妓女的身份容易遭受他人的歧視,更何況奈莉 · 阿坎將自身的經歷和細緻感受用文字描述出來,她原本想以文字作為壓力釋放的途徑,但成名後還要面對更多不同的外界輿論及壓力。筆者認為,相比其他舞台劇,這部的舞蹈呈現不算豐富,更注重文本的表達和細膩情緒的營造。《都市女子心靈圖鑒》的中文譯名偏中性柔和,而演出的英文名“The Fury of My Thoughts”(我思想的憤怒)則更貼切表達了這次演出所要傳達的情緒。作為觀眾和同為女性,確實能感受想要傳達的“思想的憤怒”,從作品文本中感受到原作者的不滿、失望和焦慮,她嘗試在用文字去宣洩長期被壓抑的種種想法。但不得不提,這部作品並不適合所有觀眾。這是一部小眾的創作,不是那種歡快節奏的戲劇,而是一部引人同情和揪心的作品,有時可能稍顯沉悶,需要觀眾耐心聆聽。這也是一部極具文學性的作品,舞台設計也是充滿美感,將女性的優雅、性魅力,統統展現出來。作為應召女郎的性主題也在幾個“房間”中表達出來。在澳門舞台上,引進改編自文學創作的戲劇作品是推動藝術多樣化發展的好機會,能看到這類小眾、可能在邊緣的戲劇作品已經非常難得。
秋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