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盧廷讓彎道超車
(散策人間)我們與善的距離
(二弦)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斷章寫義)亞婆井的漣漪
(聲色點擊)神保町的味道
(杏林外史)走火入魔的唐憲宗
(古今亂炖)興趣與命運
(宇宙園丁)觀景窗後的人
(筆雯集)皽皮拆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筆雯集)皽皮拆骨

冬春軒

皽皮拆骨

    食其肉,寢其皮。古人洩恨報仇,此舉可謂恨之入骨。不過刑法之中以腰斬的痛楚為最,蓋腰斬,腦部神經仍醒,即是半生不死狀態。而最殘忍的莫如車裂,即五馬分屍,商鞅之死就是死於車裂。縱觀古之刑罰務使受刑者不得好死。人類已進入文明時代,還存有一點仁慈之念,但對刑罰一事仍難免,因而有“安樂死”的措施。

    有句古老話:“切肉不離皮”,表示父母子女兄弟的關係。不過其他動物或植物是可以離皮的,如樹皮可以剝落,牛皮、狐皮、羊皮可以製成衣履,樂器的鼓由牛皮羊皮,甚至蛇皮所製,當然這並非這些動物自動獻身,都是人類的傑作。把肉與皮分開,這種動作曰剝。如剝花生、剝瓜子,甚至剝衫剝鞋,剝光豬都曰剝。剝這動作比較粗暴,同樣是剝,不過用力輕柔的,廣府謂之“皽”。從字的結構可知它與皮肉有關。《廣韻》:“皽,止遙切,平聲,宵韻。皮肉上的薄膜。”《禮記 · 內則》:“濯手以摩之,去其皽。”鄭玄注:“皽,謂皮肉上魄莫(膜)也。”

    《廣韻 · 獮韻》:“皽,知演切。今粵音讀‘煎’。”又《廣雅 · 釋詁》:“皽,離也。”

    肴饌中有瓤鯪魚。這是把鯪魚皽去其皮,再把魚肉去骨剁爛填入魚皮中,看來是完整的一條魚。此所謂皽皮拆骨。

    父母恐嚇頑兒常說:“皽你層皮。”說說而已,豈可當真。不過像岳武穆說的:“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則確有皽其皮,拆其骨,啖其肉的氣勢。

    冬春軒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