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懷)雙節感懷
(散策人間)擦亮一面動物鏡子
(二弦)方言鄉音的吸引力
(斷章寫義)人才培養的選擇題
(聲色點擊)東京有條書店街
(杏林外史)走火入魔的唐憲宗
(古今亂炖)故里景物
(宇宙園丁)愛世界的練習
(筆雯集)阿二的靚“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東京有條書店街

程 文

東京有條書店街

    近十年去日本七八回,但從未踏足東京,怕了世界大都市車水馬龍的繁囂,只惦記奈良的恬靜、京都的古雅,因為神保町的書店,終動了去東京的念頭。

    “文華之明,於今為盛,書林之富,古所未聞……方今書肆之數,追次繁殖,稱老舖者大凡五百,至其子肆孫店,不可算數。”這是日本記者筆下明治初年的東京書市盛況。日本的出版中心原在京都,江戶時代才漸漸移至東京,明治二十年後,神田區神保町書店成行成市,至今仍是東京書店業中心,神保町地鐵站內的地圖直接以書店街三字標示,足見文化地標地位。

    《東京蠹餘錄》,寫的就是神保町書店的前世今生,作者尹敏志曾在神奈川大學當交換生,“我每周至少去東京一次,神保町、早稻田兩大古書街上的書店基本全部逛過……”專業書蠹不單寫淘書之樂,更多是日本歷史、神保町百年老書店的典故,中國留學生在日生活訪書的逸事趣聞,夾敘夾議,翻開便不再放下。

    “中國人在神田的購書活動,大致以甲午戰爭為界。在此之前,活躍於此地的都是清國公使館人員,如姚文棟、楊守敬、黎庶昌等人,所購以珍稀和漢古籍為主。《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大量中國留學生負笈東渡,新學書籍轉而成為購求重點。”

    “據黃氏日記,明治末年的神田書肆林立,‘新書則日有增加,雜誌不下百餘種’,很多留學生在附近租房居住,買不起書,‘有終日立書店門首抄閱,以書店作圖書館者’,店主看到了‘亦不禁’。”

    黃氏即光緒年間,官費留日的湖南學生黃三遵,赴日前向總督張之洞拜辭,聯同其他五十多名學生拒行跪拜之禮,張之洞惱羞成怒,學生們差點出不了國。

    黃氏日記中,神保町書店任由學生“以書店作圖書館”打書釘,此傳統至今未改。

    (一個人的邊走邊看 · 一)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