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光影歲月的思憶
(散策人間)一輩子的孩子
(二弦)咀嚼人生的歲月……
(斷章寫義)記憶中的童謠
(聲色點擊)聊聊嫁女餅
(杏林外史)從李衛病故說起
(古今亂炖)故里景物
(一路向南)充滿音樂的母親節
(筆雯集)世界維艱 世道愈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二弦)咀嚼人生的歲月……

魯 茂

咀嚼人生的歲月……

    在古宗教的傳說中,有一位神聖的人物,被稱為“萬王之王”。

    而今天,筆者卻常常提醒自己(有時是受親友提醒):在這老年退休歲月中,生活秩序的守則,其中有一項,就是要學做“慢”王之王,即是指:生活節奏應該順應自然法則而放慢一點,小心一點,對自己的智力和體能,要有“自知之明”。否則,一旦出了問題(不只是傷風感冒那些小事,更可能是“腦梗”、“車禍”、“跌倒”……),那麼結果便是“累己累人”,很不值得。

    有醫學研究:一個心態健康的凡人,他的機體免疫力相應會比較強健,因此,他染上的重危病患的可能性也會較少。

    說得有理啊,三國故事中,周瑜就是心胸狹窄,便被氣死了;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不能忍耐封建禮教的迫害,於是紅顏薄命。

    因此,進入高齡,首先要調整好心態,順天知命,很多長者大半生都為社會作出了貢獻,老,又有何遺憾呢?頭上的青絲,是你努力的獎狀啊!

    再者,長者一族,到了夕陽歲月,適宜生活節奏適當放慢(除了緊急事件如走火警之類……),待人處事,衣食住行,都應更加小心謹慎(例如:提防遭遇詐騙,避免意外損傷……)。如今,筆者經常想起咀嚼人生這個詞的比擬。

    小而言之,先從飲食這一瓣說起:長者用膳,要仔細咀嚼,小心不要燙傷、梗塞、刺骨……有不少老人因刺骨、梗喉而失救之事——其中有幾例還是學者、名人的不幸呢!

    欣賞藝術作品,也不妨參考一下咀嚼的心態和方式。筆者近年老來欣賞經典電影和名家流派戲曲,都更加精心地咀嚼其中的亮點,果然感到有一份更幽深、豐盛的心靈收穫。以前欣賞好戲時,雖津津有味,但卻如桃花源只抵達了一半,只看到了部分勝景,未能“欲窮其林”。如今,精細咀嚼,又是另一番更美妙的境界了。

    魯    茂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