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我的“演藝”生涯
(散策人間)一千首英文歌
(二弦)怎樣區分喜劇和悲劇?
(斷章寫義)誰是優才?
(聲色點擊)生嚿叉燒好過生你
(杏林外史)從李衛病故說起
(古今亂炖)童年記憶之聽講書
(宇宙園丁)雨夜 在京都漫步
(筆雯集)生人勿近臭(殸+巠)(殸+巠)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隨筆)我的“演藝”生涯

李嘉曾

我的“演藝”生涯

    寫此文純屬偶然。不久前老同學聚會,有人提起我在南大曾飾演話劇《年青的一代》男主角蕭繼業。在座學友華仁民的夫人裘麗雯驚叫道:男一號啊!我猛然頓悟:原來本人曾經是男一號,儘管六十年前還沒有這個概念。

    於是回想起幾十年間的“演藝”生涯,那是從初中起步的。我與髮小周佳奕同考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學,佳奕比我年長且見多識廣,入學不久學校文藝匯演,在他鼓動下我倆以說相聲節目參賽,結果獲得初一唯一的演出獎。從此成為校園“名人”,還被學校話劇隊吸收,參演過一些小節目,激發了登台演出的勇氣。

    高中我轉入位育中學,也加入話劇隊。排演過集體朗誦、對口詞和配合形勢的活報劇。位育話劇隊具有優良傳統,出過多位專業人才。和我同屆的聶雅亮、低屆的周家鈞(佳奕的妹妹)、陳少澤考取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後成為培養出祝希娟等藝術家的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員,陳少澤還擔任過該團團長。我有自知之明未走上專業演員道路,但對演藝的興趣則與日俱增。

    一九六二年我考入南京大學,曾自告奮勇在迎新大會上登台表演詩朗誦《生命怎樣才能永恆》。隨後自然成為話劇團成員,不久又當選校學生會委員,分工擔任文工團副團長,從此同演藝結下不解之緣。

    那時候文工團每學期排演一齣大戲。歌劇《白毛女》、《劉三姐》,話劇《最後一幕》、《漁人之家》等陸續上演,成為校園盛事。一九六三年,上海青年話劇團推出《年青的一代》,用地質學院畢業生奔赴青海高原艱辛找礦的故事,引導青年一代樹立正確人生觀,為祖國多作貢獻,演出後社會反響強烈。我受命去上海觀摩《年青的一代》,在後台同飾演男主角蕭繼業的楊在葆交談甚歡,隨後如願將該劇引進南大。或許因為學地質的背景,我有緣在劇中扮演蕭繼業。演出大獲成功,我也沾光成為校園關注點。

    更奇妙的是我畢業時果真分配到青海高原地質隊工作。跋山涉水之餘,對演藝的愛好沒變。我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道,組建宣傳隊,排演多種文藝節目為工人師傅演出。我主要擔任編導,也學會了演奏揚琴和吹小號。我們宣傳隊在青海冶金地質系統甚至西北總公司範疇內都頗享盛名。

    後來到澳門兩所大學任教,演藝生涯進入新階段。澳門影視傳播協進會每年舉辦內地優秀電影展,邀請著名導演演員來澳同觀眾見面。

    我受鄭國強理事長委託,多年擔任科技大學和城市大學見面會的主持人,同李前寬、王鐵成、于洋、王馥荔、朱時茂、何賽飛等眾多影星對話,特別是同老藝術家秦怡和“老朋友”楊在葆的親切訪談,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退休後我的演藝生涯還在繼續。我正勤學苦練,力爭在外孫女鋼琴伴奏下彈奏揚琴名曲《喜洋洋》,成為家庭舞台的保留節目……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