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與澳門師生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五周年。這場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震驚中外,影響深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英、法、美、意、日五國列強主導下,於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和平會議。當時中國作為戰勝國,派出了陸徵祥、顧維鈞等五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上,對於中國代表提出的維護中國國家領土主權等提案,和會根本不加以深入討論,公然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由日本繼承。
五月初,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內地,引起輿論一片嘩然,激發了包括澳門在內的全國師生的強烈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來自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等多所專上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等口號。及後,在工、商多界別的聲援下,迅速影響至中國各大城市,觸發全國性的罷工、罷市、罷課“三罷運動”,史稱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爆發後,當時澳門雖在澳葡政府管治下,未形成統一的全澳性青年學生組織,但澳門師生仍以各種形式積極響應這場運動。據一九一九年五月九日香港《華字日報》報道:“澳門孔教學校的學生對於此次國恥異常憤恨,經已組織十一人團,實行抵制劣貨,並派出演說團,雖有學生被捕而志不稍衰。”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澳門報》報道:“聞澳門童子軍分部,連日遣派隊員往四鄉演講國恥,力勸人人抵制劣貨……”
五四運動後,愛國主義的氛圍在澳門進一步廣泛形成,當時除澳門孔教學校、澳門童子軍分部積極響應外,創辦於民國初期的崇實學校、德華學校等師生,也親赴內地響應支持,號召同胞奮起救國、宣傳抵制日貨。
這一份愛國情懷一直在澳門的青年學生中薪火相傳,三十一年後,更是催生成立於一九五○年五月四日的澳門第一個全澳性青年學生組織——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簡稱澳門學聯)。自成立以來,澳門學聯一直以不同的形式紀念這場愛國運動,包括出版紀念特刊、舉辦電影欣賞會等,致力發揚五四精神,啓蒙青年學生的思想。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後,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透過開展系列活動,包括以五四運動為主題的微電影、研討會等,讓澳門師生進一步了解及傳承五四精神,深化愛國愛澳情懷。
二一年,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傅自應主任曾表示:“將傳承五四精神與傳承愛國愛澳傳統結合起來,牢牢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根本原則,推動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為此,在新的征程上,澳門師生應當始終心繫“國之大者”,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一國兩制”事業的接班人。
歐陽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