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班禪藝術聯乘
文:悅 言(圖片摘自藝博館網頁)
有些物品,有些故事,總能讓人們與過去不期而遇。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年度大展“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隆重呈獻一百多件精選於故宮博物院和西藏扎什倫布寺的寶物,讓觀眾按圖索驥,回望千年,對漢藏滿蒙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輝煌成就多一分了解。
乾隆訂造無量壽佛
故宮珍藏着如星河般璀璨爛漫的明清藝術瑰寶,而雪域高原上的扎什倫布寺,則是漢、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寶庫。一四四七年創建的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性寺廟,也是歷輩班禪額爾德尼的駐錫地。是次展覽得到故宮博物院、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扎什倫布寺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不僅從故宮挑選出多件鮮為人知的珍貴藏品,也令扎什倫布寺的文物首次走出境外,澳人毋須萬水千山,也不需要踏破鐵鞋,就能欣賞到來自清宮造辦處的精良製作,還有蒙藏等地區敬獻皇室的珍貴作品,機會難能可貴。
展覽以“從須彌福壽之廟至紫禁城”、“來自扎什倫布寺的藝術”、“六世班禪的遺珍”等三個主題佈局,一百三十七件包含典籍、書畫、唐卡、法器、佛像、印章、瓷器、刀具、馬具等歷史珍作,質與量皆相當可觀。
講到扎什倫布寺最著名的藝術,必定要數扎什琍瑪和唐卡繪畫。官屬扎什吉彩作坊生產的扎什琍瑪銅造像,技藝精湛,愛以紅銅造像再鎏金,流光溢彩,裝飾華麗。這些佛像不僅供應西藏地區,還被迎請至外地,芸芸欣賞者中就包括乾隆帝。一七六八年,乾隆在計劃修建寧壽宮前夕,便向六世班禪訂造了五十六尊無量壽佛。這批佛像自西藏送抵宮廷後,一直供奉在紫禁城養性殿西暖閣佛堂的一座八面七層的紫檀木佛塔中。如今有緣出現在澳門的展覽上,值得再三端詳。
無量壽佛戴五葉寶冠,雙手結禪定印、捧珊瑚寶瓶、下承蓮座,每瓣蓮瓣中央凹下。佛身鑲嵌多種寶石,背光上嵌松石裝飾。這些寶石並非扎什琍瑪常見,原來珍寶都是由乾隆帝提供的最高等級,因此無量壽佛可謂清宮與扎什吉彩作坊共同完成的藝術精品,也是糅合了乾隆皇帝個人審美和宮廷財力支持的訂製品,是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見證。
五彩斑斕紫金琍瑪
若論及貴重與神聖,不得不提“紫金琍瑪”,這種純天然的紫金色得來不易,需用紅銅、金、銀、自然銅、鋼、錫、鉛、水銀等八種金屬,再添加鑽石、五色玻璃合鑄而成,紫黑色中反射出五彩熒光。展出的釋迦牟尼佛就是紫金琍瑪中的精品,佛相莊嚴,螺髮肉髻,眉間白毫嵌碩大的東珠,雙眉上揚,微微含笑,面龐俊朗。更珍貴之處是其氧化程度相當低,紫金色彩顯而易見,至今仍折射出五彩斑斕如彩虹光,完美呈現出紫金琍瑪的顔色特徵。
除了精美絕倫的扎什琍瑪以外,唐卡繪畫也是扎什倫布寺的一絕。西藏美術史中重要的勉唐畫派、欽則畫派和新勉唐畫派的形成,與扎什倫布寺都有直接的關係。寺中大雄寶殿的壁畫,就是勉唐畫派的創始人勉拉頓珠於公元十五世紀中葉創作。及至四世班禪,湧現出創立新勉唐畫派的著名藝術家曲英嘉措。二人開創漢藏風情為主的新風,作品法度嚴謹,線條流麗,是次展覽就能一睹兩個畫派的唐卡風采。
勉唐畫派吸收漢地青綠山水的特色,《巴沽拉尊者》等十五、十六世紀的作品,顯見山巒背景以大面積塗上石綠和寶藍色,而深淺兩色線條則表現山巒層疊感,景色雄偉又閒淡雅致。新勉唐畫派的用色則更加厚重,另一唐卡精品、公元十九世紀創作的《釋迦牟尼佛、八尊者、哈香、二天王》,尊者依舊盤坐於青綠山水前,只是工筆重彩更斑斕,而釋迦牟尼的袈裟以金筆細描,並施暈染,層次十分豐富。
乾隆班禪疑幻似真
展覽中亦處處可見藏傳佛教與元明清三朝皇權的親密關係,歷輩班禪與清宮交往頻繁,又以六世班禪進京朝覲乾隆帝賀壽為高潮。展出的《六世班禪像》,正是記錄其進京的珍貴歷史圖像。公元一七七九年六月,六世班禪帶上大批賀壽禮物啟程為乾隆慶賀七十壽辰,一行從日喀則出發,艱苦跋涉三千多公里,耗時一年有餘,終與乾隆會晤於熱河行宮。而乾隆亦急詔長洲畫師陸燦到京為六世班禪畫像。有趣的是,這幅畫像曾被誤傳為乾隆皇帝佛裝像,有興趣者不妨對比展中的其他乾隆像,確有幾分相似。
班禪敬獻給乾隆帝的祝壽禮物琳琅滿目,“金嵌松石佛窩”是其中的精品。精緻的佛窩有一金質圓盒蓋,其上以同心圓的樣式滿嵌一輪輪綠松石片。盒蓋兩邊有可拆卸雙耳,可穿繩佩戴頸上,為護身佛盒,設計精妙。盒內填染青綠木雕山洞,中間供有銀質綠度母一尊,身上嵌綠松石、青金石、蜜蠟等,十分精美。
皇家釉瓷佛像法器
藏地的藝術珍品對清朝的審美文化產生不少影響。展出的“乾隆款金釉瓷法輪”是其中見證。法輪象徵佛法的權威和莊嚴,在藏傳佛教中還作為吐蕃法王松贊干布和五世達賴喇嘛的手持標誌物出現。清代皇家崇奉藏傳佛教,乾隆登基後,曾命內務府造辦處燒製各式瓷質佛像與法器。此款金釉瓷法輪仿自當時銅鎏金法輪,輪輻及外周一圈飾以橙、藍、淺藍相間的寶石釉色,仿金法輪鑲嵌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色彩鮮亮,此法輪工藝精湛,不失為乾隆時期仿嵌寶石金器的傑作,令人讚嘆。是次展覽被譽為年度大展,無一件珍品不蘊含着豐富的宗教、歷史、民族文化和藝術價值。當您走進其中,順着歷史的長河回望過去,想像那些曾經製作、運送、使用、注視過這些珍品的人們,用他們睿達的智慧和前行的勇氣,勾勒出一幅民族情感交融、跨文化互通的景象,透過文化藝術的傳承,永遠滋養人心、永澤世間。
班禪牙龕
乾隆款金釉瓷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