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筆雯集)屈原也曾觸電
(夢裡聽風)記得花香 記住時光
(亂世備忘)誰也無法控制衝突的螺旋
(榕樹頭)許願的得益
(微物隱聲)雪 國
(斷章寫義)後疫情的“不平等”
(句句是甘)人生何只三問?
(西窗小語)刻意不永久解決中東問題
(雜 談) “滄海”與“浮海”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2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雜 談) “滄海”與“浮海”

竹 客

    “滄海”與“浮海”

    學生發了一則新聞給我,大意是說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蘇軾的真跡《赤壁賦》。其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中的“滄海”在原帖為“浮海”,疑似後人抄寫筆誤,導致以訛傳訛。有研究者推測,許是“滄”和“浮”字形相近,加上真跡只有少數人能看到,以致出現誤植。

    無疑,“滄海”一說早已深入人心,除了教材,《古文觀止》、《宋文鑒賞辭典》等權威書籍也是沿用“滄海”的說法。學生就說,“浮海”與“蜉蝣”在同一句,讀起來就缺乏氣勢。而從對仗的角度看,“蜉蝣”是名詞,“浮海”是動賓結構,也對不上。故此,他支持“滄海”一說,哪怕原文是被後人誤寫,也不妨礙審美。對此,我的看法是,蘇軾的《赤壁賦》是文賦,大體以散文語言為主,不像早期律賦那樣刻意講究對仗。雖然“滄海”比“浮海”讀起來更唏噓感慨,但是蘇軾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一葉小舟不也像浮在海上的米粒嗎?“浮海”一說未必不符合作者所描述的意境。

    事後,我就這個問題請教同行。鍾春暉老師說,蘇軾的真跡卷首有項子京氏神品之章,把玩觀賞的人肯定不少,且“滄”字與“浮”字的楷書根本就不形似,跟“魯魚亥豕”不是一個級別,故“浮海”可能是內典常用詞彙,如浮生、娑婆一類。不過,“浮海”不如“滄海”習見,所以,後世之人將其改成“滄海”。其實後人妄改前人詞句不是什麼新鮮事,裴松之在註《三國志》的時候就常譴責前人篡改經典,而偽作自古以來層出不窮,時代日久,舛誤難辨,譬如竹書紀年、帛書老子等等。所以“浮海”被改成“滄海”也就不足為奇。

    確實,古代名家名作在流傳過程中就出現不同版本。蘇軾的《念奴嬌 · 赤壁懷古》就出現過不少版本,譬如“檣櫓灰飛煙滅”一句就有“檣櫓”、“強虜”、“狂虜”、“艣檣”(艣與櫓通)四種異文,而古代通行之俗本卻為“強虜”。從文學鑒賞的角度看,“檣櫓”直觀呈現戰場畫面,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故優於其他版本。

    最近,我在岳王廟意外見到“盡忠報國”和“精忠報國”兩種說法,不禁疑惑,岳母所刺何字?大家為此議論紛紛。按薛城老師的考究,“精忠報國”一詞是在岳飛出生五百年後才出現,故岳母刺的是“盡忠報國”更為合理。不過,相形之下,“精忠報國”流傳更廣。

    總之,咬文嚼字是必要的,若是無法求證,那也不必鑽牛角尖。畢竟,名作的流傳往往是後世讀者共同的選擇。按蔣勳的說法,蘇軾所寫的赤壁不是歷史上真正的赤壁,而文中所提到的星座“斗牛”實際上是“室壁”。可是這些美麗的錯誤並不妨礙《赤壁賦》這篇經典之作流傳千古。

    竹    客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