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巨頭急於求變
低價競爭 新生代電商全面超趕
【中新社北京廿一日電】近日,一名京東運營員工在內網發表千字長文稱,京東促銷機制過於複雜、大促能動性較差,低價策略落實不夠全面……一語道盡京東如今的瓶頸。
中新社旗下最新一期《中國新聞週刊》關註新勢力倒逼下,傳統電商巨頭急於求變的困境。
不久前,在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之際,有阿里員工在內網感慨:“拼多多市值直接來到一千八百五十五億美元,相比我們的一千九百四十三億美元,差距僅八十多億美元,着實嚇一跳。”
今年第三季,拼多多單季營收六百八十八點四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百分之九十三點九,遠超市場預期的五百四十八億元。
拼多多市值直逼阿里
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李偉認為,拼多多市值壓過阿里,是一個分水嶺,這次轉變是市場競爭、平台商業模式戰略創新的結果。“如果老牌電商還對此視而不見,還站在原來的願景和戰略裡,只是從執行層面加油,那麼未來市場必然屬於那些真正服務消費端的新一代玩家。”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是頗具歷史意義的事件,不僅意味着中國電商格局發生變化,還反映資本市場對兩大電商平台的看好程度。
憑靠緊基層買家取勝
李偉通過分析今年“雙十一”各平台戰績,指出當下大家對單價低的商品更有購買傾向。“阿里和拼多多市值的分野在於,阿里巴巴等傳統電商平台的經營策略是服務商家、依靠商家,並傾向商家;拼多多選擇的是靠緊廣大基層買家。”從早期“砍一刀”,讓基層消費者薅到羊毛;到後來“百億補貼”,讓中產享受到真實惠;再到如今全平台強勢推行“退款不退貨”,拼多多成立八年來,從戰略、執行和努力層面上,幾乎都是站在消費端。
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指出,“創始人們感覺到不得不破的時候”,新生代電商已經開始掀翻江湖,全面趕超。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低價競爭已成網絡購物的重要現象,為保價格優勢,許多電商企業正通過優化供應鏈,從而降低成本來實現可持續性。
有業內人士稱,二三年是中國電商的兩個“元年”,既是移動電商平台生死存亡的“平台競爭”元年,也是大航海時代的出海元年。
海外市場正成為中國電商平台的第二戰場。近年來,全球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在一四至二二年間增長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