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五千八年前文明起源加速
牛河樑推前中華文明起源
屈家嶺遺址發現史前水利設施
石峁遺址首現貴族專屬墓地
丁薛祥:推新形勢國際中文教育
我依法管控闖黃岩島菲船
黔建材廠塌鋼棚六人遇難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2月1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屈家嶺遺址發現史前水利設施



考古人員在熊家嶺水壩遺址現場考古 (新華社)

    屈家嶺遺址發現史前水利設施

    大型水利設施和城址的興建,顯示出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湖北屈家嶺遺址為長江中游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遺址群,遺址新發現距今約五千一百年的史前水利系統,為迄今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水利設施之一,並發現大型聚落、高等級建築基址等,為研究長江中游文明進程提供了關鍵證據。

    文明發展重要標識

    央視網報道,根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古國時代第二階段在距今五千二百至四千三百年前後。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開始衰落,而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社會分化進一步凸顯,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

    最新考古證實,屈家嶺遺址存在多處史前水利系統。其中,熊家嶺水利系統位於遺址東北部,由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其水壩為土築而成,現存壩體高約兩米、寬約十三米,長約一百八十米。蓄水區面積約十九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個西湖湖面的大小);灌溉區面積約八點五萬平方米。測年數據表明,早期壩的年代為距今約五千一百年,為我國迄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水利設施之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表示,大型水壩的發現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識。目前來看,第一,年代很早;第二,體量很大。體量很大就表明它能夠儲藏很多的水。這些水在旱季,特別是應付那種比較乾旱年份的時候,可以有力保障灌區農田裡的水稻能夠正常成長,能夠獲得豐收。水稻豐收對史前人類、對他們的聚落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農業豐收了,可能有些人就不需要都來種水稻,有些人可能專門去製陶器,或者做玉器,這樣社會就分工,階層也會出現,人類文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往前發展、往前推進。所以水壩的發現非常重要,是文明不斷向高級層次發展很關鍵的證據。

    有助研究長江中游

    近年考古工作還揭示,屈家嶺遺址先後歷經油子嶺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個史前文化階段,主體年代為距今五千九百至四千二百年,存續近二千年之久。此外,還新發現了一百○五萬方的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築基址等,年代明確,結構清晰,工藝高超。另外還曾發現史前稻作遺存、年代最早的高溫黑釉陶等,一系列發現為研究長江中游文明進程、探討中華文明起源提供了關鍵樣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