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樂見韓國)“屠龍檢察官”的蛻變
(荆棘與綺夢)“丟失”焦慮
(潤物無聲)活
(四方聽音)流行音樂硬道理
(雜談)特色課程
(板樟堂忘情書)案例
(隨筆)正戴 · 反戴 · 脫下
(此情可待)殺人事件簿
(筆雯集)願此闤闠 永無荒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此情可待)殺人事件簿

水 月

殺人事件簿

    發現命案,有些震驚。

    別怕,我發現的只是維基百科內一個名為“澳門命案列表”的頁面而已。但震驚是真的。

    “遇見”這個頁面,一定是那個隱藏在搜尋引擎內的AI在作怪!列表上的只有首兩宗命案年代相對久遠,分別是一七四八年兩名華人逛街時被拘捕,企圖逃跑被打死的事件,以及一八四九年的總督亞馬留遇刺案,之後便是二十世紀至今的案件。一口氣看完這麼多近在咫尺的兇殺案,感覺若不是震驚是甚麼?

    根據每宗命案的扼要介紹,近二十年的破案率較高。我想一方面是有新科技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與內地公安合作的機制,使潛逃內地的嫌犯無處可藏。列表在前言備註了《澳門刑法典》所載的殺人徒刑,我驚訝地看到加重殺人罪的最高刑罰只是廿五年徒刑。

    素來不看血腥暴力殺人的劇集,卻對查案破案的特別有興趣,因而追蹤真實案件的紀錄片更能吸引我。很多時候現實比小說更讓人瞠目結舌,此話不假。比如我最近看過的兩宗殺人案紀錄片。

    巴西殺夫案的女犯人槍殺親夫後將他肢解棄於荒野,只判了十九年徒刑。教人無語的是,巴西有讓犯人融合社會的機制,符合條件的罪犯每年可以獲得五次外放、每次五天的“休假”。因此在監禁期內行為良好的她,七年後第一次“出獄”,大搖大擺去理髮化妝回鄉探親。

    另一個在美國殺了女童的男犯人,本來是判了終身監禁,然而沒幾年也因為表現良好,獲得為聖誕節購物的機會,與其他“良好犯人”一起去大型商場(警員駐守在場外),“融入”購物人群中。結果他逃脫了。雖然在四十年後發現過他的蹤跡,但至今仍然逍遙法外。

    殺人者死的刑罰或許不夠人道,但在服刑期間竟允許探親、購物而沒人看守,真是匪夷所思!

    水    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