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言)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
(西窗小語)回顧歷史:西方國家拒收猶太難民
(雕刻時光)保險公司裡的作家
(娛情未了)一片牽引三地
(燕堂夜話)適合澳門
(若無其事)媽媽麵
(克萊因瓶)八號風球的牛肉粉
(信步由之)果子
(筆雯集)三日甘霖 五里之霧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感言)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

吳志良

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

    一九一一年十月爆發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捩點,也是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一個關鍵篇章。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革,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澳門在辛亥革命中具有獨特的位置。孫中山先生在少年時代,便多次往來於故鄉中山翠亨村和澳門之間,十二歲時從澳門踏上輪船前往檀香山求學,開闊視野,接受新知識和新觀念。學業有成後,曾與鄭觀應等在澳維新人士商討“改革明政”,最終來到澳門行醫,直接協助創辦《鏡海叢報》中文版、成立樂群書室、中國同盟會澳門分會等,發展革命力量。辛亥革命之後仍多次來到澳門,尋求海外華人和國際社會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歷程,不但有國內同胞的投入,也有海外僑胞的參與。“華僑為革命之母”,澳門以至世界各地華人聚居之地在辛亥革命前後過程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然而,由於長期的動亂和戰爭,許多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資料和記錄已經散失,相關的遺憾要靠口述歷史來加以補足,以期盡可能還原辛亥革命歷史的真實面貌。而隨着時間的演進,不少曾參與辛亥革命的志士後代,由於不同因素已散居在世界各地。來自兩岸四地和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專家和學者們不辭勞苦,推動《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的研究項目,或走訪世界各地訪問志士後代,或轉錄整理口述歷史資料,或核查確實口述歷史內容。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重建辛亥革命的珍貴記憶,使相關人物的回憶和見證得到妥善保存。

    以辛亥革命的初心為出發點,深入辛亥革命的歷史認識,對促成兩岸同胞文化認同與心靈契合,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有助益。辛亥革命理念和價值觀的核心,在於犧牲和奮鬥的精神、勇氣和決心。今天,我們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辛亥革命所彰顯的理念和價值觀依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發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加強保存和維護辛亥革命歷史記憶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術研究的需要,更要通過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重現辛亥革命的恢宏歷史場景,讓後世領悟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以及當中犧牲的仁人志士種種動人的事跡,從中感悟這段歷史在中國近現代化歷史過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所呈現的寶貴精神力量。我認為,這也是辛亥革命研究所應該弘揚的。

    今天舉行的研討會,籌備時間超過一年,也是參與《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的研究項目的各位學者和同事默默耕耘的成果之一。各位的這份辛勞,這份堅持,這份熱誠,令人欣佩。澳門基金會很榮幸能夠參與此一項目,並期待通過研討會,我們在“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的路上積極探索,不斷進步,更期望各位與會者發表的真知灼見,能使辛亥革命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所推進,為傳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學術力量。

    (註:本文為“二○二三革故鼎新,繼往開來:口述歷史與辛亥革命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吳志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