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這兩句詩膾炙人口,千百年來傳誦不衰,也是詩人對這個蜀漢兩朝元老的無限喟嘆。事實上孔明睿智過人,是一個站得高看得遠的政治家,他的《隆中對》對天下大勢的分析非常到位,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指明了方向。不過,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許多人每每都有一些連自己也不覺察的弱點,聰明如諸葛亮也不例外。最後一次他帶兵北伐,在五丈原與曹魏的司馬懿對峙多月,司馬懿這個老對手,當他聽到孔明在軍營中事事親力親為、連士兵犯紀律要打二十大板的事都要過問,而飯量則在減少,司馬懿便笑着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結果不出所料,孔明不久便病死在軍中了。可以說他是被繁瑣的事務累死的。
孔明一共北伐了五次,為何那樣熱衷於征戰呢?所謂逐鹿中原,一旦遠離了遼闊的中原,那麼天下就是別人的了。劉邦被封為漢中王,但他的兵馬一入蜀地,韓信等大臣便使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招助他返回中原了。孔明熟讀歷史,深知偏安蜀地的危險,所以總想打破這個不利的局面。
從孔明被小事累死的個案中,可否歸納出手握大權的人只應管大事,而不應管小事呢?歷史上掌權者放棄管小事或者不管事,最後連江山也丟掉的情況時有發生,秦二世登基後,奸臣趙高便說:“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意思是勸二世不必上朝呆坐聽取大臣奏事,待他們將重要的事上呈到後宮後,二世便可以與他和一些嫻熟法令的人作出處理了。胡亥接受建議,只是後宮佳麗如雲,二世哪有空閒去理那些勞神的政務?從此,大小事全由趙高操辦,趙高實際把持了朝政,直到三年後覆滅。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