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食物從哪裡來?
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的樣子,而是經過一連串的人為改造,才會變成現今我們眼前的食物?
作者麥特 · 西格曾任英語系教授,現任飲食與文化作家,為《大西洋》雜誌、《快公司》雜誌與《巴黎評論》雜誌等刊物撰寫文章。原以為這本《美食怪奇物語——令人捧腹又吃驚的飲食趣聞與真相》是一本純休閒的讀物,但一路讀下來,卻發覺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作者從我們的祖先開始說起,從生食到經過烹調,用火開始改變食物,之後由美洲殖民時期對食物的探索,速食早餐的冷食穀片的源由、玉米的馴化與之後無處不在的應用、蜂蜜的歷史及甚至可拿來當手榴彈的歷史、香草冰淇淋與軍隊的配給、十二月大餐早在聖誕節前已經盛行、新世代有太多選擇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等等,來述說一系列看似奇怪但真實的歷史。
今天,如果問小朋友們食物從哪裡來的話,答案很可能是超級市場,對嗎?在某個角度來說,這樣的答案似乎沒有錯,但真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那,究竟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在本書中,作者將我們現在常見的食物,來個細說從頭。我們不知道原始人怎樣學會生火,但我們知道他們因為懂得用火之後,便不再需要生吃食物,然後呢?好像就沒有然後了;但是,如果細究下去,其實改變的不只熟食,還有諸如之前是不能吃的,經過烹調之後,都變得可以食用。另外,食物會變軟,變得更容易消化和咀嚼,繼而形成聚會,變成社群。
除了用火烹調食物,人類還會用其他方法改造食物,例如“蘋果批”。蘋果批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但其前身是美洲殖民前的英國批,那時的批不是珍饈也不是甜點,常用的餡料包括各種鳥類與恐怖的海洋生物,例如鰻魚批、鴿肉批、天鵝批,而且是不加熱冷吃的,不可想像吧!接着是玉米,其實在大約一萬或一萬兩千年前,世界上根本沒玉米這種東西,之後人類因各種原因慢慢有了農業,而當時北美洲有一種玉米遠祖名叫大芻草(teosinte),但大芻草其實和現代玉米相似度近乎為零,而且基本無法食用;大芻草大小應該和香煙近似,一穗只有五到十二顆穀粒,沒有穗軸,穀粒包裹在幾乎無法破開的外殼裡。但不知出於甚麼原因,人類祖先認為這種禾草大有可為,所以不停改良栽種,漸漸變成現今的玉米,但玉米已變成地球上唯一無法自行播種的禾草……而現在我們吃的每一種東西,幾乎都和玉米有關,玉米產量有超過三分之一用來作生產飼料,另外還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等玉米製甜味劑、玉米澱粉、玉米粉。很多酒類在製程中也會用到各種發酵玉米產品,還有很多估也估不到的東西內裡都有玉米的身影,如粉筆、肥皂、化妝品等等,因為玉米也是一種工業原料。還有,番茄以前曾被認為有毒,並且是“巫婆湯”的原料,還能用來召喚狼人,主因是番茄與毒茄蔘(mandrake)以及致命的茄科植物同屬一科。同屬茄科的馬鈴薯也有類似的罵名,同樣跟巫術與魔鬼崇拜扯上關係,還一度被視為梅毒與痳瘋病的罪魁禍首,直至後來大飢荒,才逼使歐洲人把馬鈴薯放上餐桌,甚至下令農民“若拒吃馬鈴薯,將受到四十下鞭刑的處罪”。但時至今日,番茄和馬鈴薯已成為美國銷量最高的兩種蔬菜。書末還提到現在美國農業部的《國民飲食指南》模糊不清,橄欖油很可能不是真的橄欖油,維生素過量等一系列當前的食物隱患……
看畢這本著作,會讓人突然醒覺,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之中,食物從來都沒有缺席,但在人類改變食物的同時,食物也在改變着人類,是好是壞,值得我們細思。雖然《美食怪奇物語——令人捧腹又吃驚的飲食趣聞與真相》這個譯名很吸引眼球,但好像英文原名更能直指書中的核心原意,原書英文名為《THE SECRET HISTORY of FOOD: Strange but True Stories About the Origins of Everything
We Eat.》。
亞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