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空間站研究應用百一項目
【據新華社北京十八日電】“自二○二一年四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至今,中國空間站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已在軌實施一百一十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十八日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上表示,部分項目成果還為未來載人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任務積累了技術基礎。
開展百一科研項目
“已在軌實施的一百一十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獲得原始實驗數據近100TB,下行近三百個實驗樣品。”林西強說。
二○二二年十二月,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平安返回地球,經歷了一百二十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種子,也搭乘飛船返回艙從太空歸來。
“我國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培養在國際上是首次,在功能基因調控方面的發現有望促進地面新品種水稻株係培育和高產增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指揮王強說。
為載人“探月”蓄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所在的中國航天員中心,是國內唯一一家承擔航天醫學任務的主體單位,在空間站任務期間取得了多個“首次”: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失重對細胞內鈣信號影響的可視化研究;完成中國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也是國際上首例人工血管組織芯片研究,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具有在軌開展器官芯片實驗和分析能力的國家。
在空間新技術領域,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相關效率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未來載人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任務積累了技術基礎。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技術試驗領域研製人員郭佩介紹,斯特林熱電轉換系統可將熱能高效轉化為電能,減少對太陽能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