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1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國家太空實驗室運行
我空間站研究應用百一項目
王毅:重啟各領域交往
中方:美生物軍事活動最多
“中國天眼”發現矮脈衝輻射
中方:正當合法無可非議
習將出席金磚國家峰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國家太空實驗室運行



林西強(中新社)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的畫面 (新華社)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像

    國家太空實驗室運行

    【據新華社北京十八日電】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目前已正式運行,並建立起獨具中國特色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空間應用正有序展開、成果頻現。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十八日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上發佈的內容。

    二○二二年底全面建成的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覆蓋空間科學相關學科領域最全、在軌支撐能力最強、兼備有人參與和上下行運輸等獨特優勢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具備大規模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能力。

    五大特點

    “目前,國家太空實驗室已正式運行。”林西強表示,建立起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具有五大特點。

    一是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先進、學科覆蓋全面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平台。中國空間站艙內廿五個科學實驗機櫃與一系列艙外設施接口,能夠支持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等諸多學科方向的研究與應用,每一個實驗櫃或艙外設施都可以說是一個綜合實驗室。空間站平台為應用載荷提供強大的機、電、熱、信息、排氣以及機械臂、貨物進出艙等基礎支持條件,還優化提升了貨船、人船天地往返運輸能力,為科學實驗持續滾動開展、實驗載荷升級換代及維修維護提供有利條件。

    二是瞄準前沿戰略系統謀劃,構建了空間站應用專家體系,從頂層把握世界空間科技發展大勢,合理規劃領域佈局,敏銳抓住空間科技發展新方向,醞釀形成高水平項目群。

    三是面向應用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優化了應用項目徵集、遴選、培育、立項和擇優機制,吸引和凝聚國內外一流科學與應用團隊,持續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應用。

    四是形成了完善的載荷研製能力和入站准入機制。建立起載荷研製保障、總裝集成、軟件評測、工效學與醫學評價、系統聯試等研製支持條件,形成載荷分級分類研製流程,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等先進手段,持續提升載荷工程化研製能力。通過對載荷各類接口和在軌飛行流程全面測試,協同完成應用載荷入站確認,形成應用載荷規範化入站准入機制,為在軌科學實驗順利實施提供堅實基礎。

    五是形成了強大的在軌實驗支持能力。充分發揮在軌航天員特別是載荷專家的作用,開展載荷艙內組裝與更換、升級與維護、實驗過程監控、實驗樣品更換和處置等。

    成果頻現

    “在空間站規劃和建造期,中國載人航天研製部署了一批國際領先的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設施,持續滾動開展大規模的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林西強說,“目前,空間應用正有序展開、成果頻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