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紙上掌勺)夫妻掛麵
(老陳尋味天下)潮州打冷
(山谷小島通信舍)童話裡“死者”的追尋
(四方聽音)南洋音樂風
(衆藝館)“真實”的追求
(時光迴輪)熱
(胭脂齋)不非時食
(雜談)泛政治化
(筆雯集)口談道德志在穿窬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衆藝館)“真實”的追求

踱 迢

“真實”的追求

    春夏之間澳門藝文界熱話無疑是由孔慶輝執導的電影《海鷗來過的房間》,該片除了在外地參展及獲得獎項外,更多的討論在它呈現了“真實的澳門”。由於電影涉及劇場排練及演出的內容,而且部分場面在已消失的舊法院黑盒劇場中拍攝,不少本地劇場人都對此感受深刻,且以大愛居多,不少人進場一看再看。

    這部電影以作家、演員、創作為題材,還一再披露小說家自覺在作品中未能捕捉“真實”的困境,然而“真實”在藝文作品中是否一個終極的追求?還是創作人希望透過“真實”來討論另一些更重要的議題?

    這些都讓我想到劇場界近十年來,一些新興的表現形式,例如參與式劇場、教育劇場及紀錄劇場等,致力尋找一種逼近“真實世界”的創、觀、演方式,而紀錄劇場更是當中的表表者。

    五、六年前,華文劇場界曾掀起一陣“紀錄劇場”的熱潮,不管內地、港台都有不同演出標明為“紀錄劇場”式的創作。二○一六年,澳門劇場搏劇場節邀請了北京生活舞蹈工作室來澳演出《紅》,揭開了澳門紀錄劇場創作的序幕。之後,零距離合作社、滾動傀儡另類劇場、梳打埠實驗工場、小城實驗劇團、石頭公社等相繼發表了不同主題和美學實踐的紀錄劇場演出。事實上,“紀錄劇場”是個引進詞彙,在西方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創作團隊都會因應自己的處境及取態,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方式與演出形態。簡單講,它主要強調的是劇作內容直接採用真實的素材,例如新聞報道、歷史檔案及人物訪談,這些真實素材不會進行改寫,直接在觀眾面前述說。當然“不改寫”不代表不進行編輯,不同的“真實素材”在創作團隊的篩選與編排下,觀眾接收的已不可能是素材的原貌,而是創作團隊透過這些素材所展開的觀點或論述空間。(真實與虛構 · 一)

    踱    迢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