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如何更新教師教育制度?
候診室的“獎懲”制度
孩子,你今天閱讀了嗎?
尷尬的校外師生偶遇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3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孩子,你今天閱讀了嗎?

一 橫

    孩子,你今天閱讀了嗎?

    上回談到家庭因素對學生閱讀成就的影響,其中提到澳門學生的閱讀成績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在所有參與國家與地區中差距最小。我們可以理解為,澳門的基礎教育在社經地位上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因此,如果想進一步提高澳門學生的閱讀成績,就必須更有針對性地分析PIRLS(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中其他的影響因素,以提出更精準的政策或措施。這樣,學校、老師和家長才能共同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近年來,兒童大腦發育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學前期是兒童大腦快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這期間所接受的教育,對兒童後期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語言交流的次數對未來的學習成就有直接而持久的影響。書籍是豐富語言環境的重要因素,因為書面語言包含更廣泛、更細膩和更詳細的詞彙,有助於孩子增加表達的廣度和深度。

    腦科學認為,兒童的大腦透過刺激逐漸發育,包括視覺、認知、聽覺、語言和語義理解相關區域。這個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圖像階段、詞素階段和正字法階段。如果在發育過程中,能得到良好的親子閱讀環境的支持,效果會更顯著。因此,近年來許多育兒書籍皆會強調親子閱讀的重要性。

    那麼,學前階段前早期的閱讀,對學生在小學四年級參與PIRLS測試,影響會是如何?

    從PIRLS 2021公佈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整體而言,早期閱讀越“經常”的孩子,PIRLS閱讀成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其判斷依據為《小學前家庭早期識字活動》量表,即測量孩子們在小學前多久參與了九項早期識字活動的頻率,而數據則由家長們自行報告。這些活動包括了閱讀書籍、講故事、與孩子交談、玩文字遊戲或寫作。研究者會根據量表響應類別和IRT(項目反應理論)分數,將學生歸為“經常”、“有時”及“從未或幾乎從不”三個類別。

    PIRLS 2021指出,全球平均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學生父母經常讓學生參加早期識字活動,另外百分之五十五的學生有時參加,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學生(平均百分之三)從未或幾乎從不參加這些活動。閱讀成就最高的,是被家長經常鼓勵參與這些活動的學生(平均五百一十八分);僅有時參加的學生則稍低(平均四百九十五分);父母“從未或幾乎從不”讓孩子參與早期識字活動的學生平均成就最低(平均四百一十八分)。澳門學生的情況也不例外。在澳門,經常參與這些活動的學生平均閱讀成績為五百四十七分,有時參與這些活動的學生平均成績為五百三十五分,而父母從未或幾乎從不讓孩子參與早期識字活動的學生,其成績為五百二十三分。

    但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所有參與的國家與地區中,選擇“經常”讓孩子參與早期識字活動的父母平均佔比為百分之四十二,而在澳門,這類家長卻只佔百分之十,在所有參與的國家與地區當中比例最低。顯然,要進一步提升澳門學生的閱讀成就,最簡單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視。

    (PIRLS對閱讀教育

    的啟示 · 三)

    一    橫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