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誰在調快末日鐘?
克里米亞大橋炸出命運危情
巴黎在焚燒
MeToo運動的啟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誰在調快末日鐘?

杜然


    誰在調快末日鐘?

    六年前,挪威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推動《禁止核武條約》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時任執行總監菲恩(Beatrice Fihn)直言“擁有核武的國家,或因一時動怒而展開核戰,這比起冷戰時期更有可能發生”。今日,俄烏戰局僵持,使用核武的可能性增加,為全球局勢持續帶來隱憂。

    古巴危機以來最擦槍走火一次

    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衝突、中東地區的戰亂、以至跨國恐怖主義活動從未停止過。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從地球鬥到上太空,但幸未升級至戰爭,雖然在對抗過程中,世界曾一度處於核戰邊緣。西方學界普遍認為,一九六二年古巴導彈危機,是核武威脅世界和平、幾近觸碰到核戰紅線的歷史事件。立論的背後,其實假設了無論核戰發生與否,一切可預估的因素,都盡在美蘇兩個領袖的控制之內,但這引伸出另一個問題:核戰爆發與否,究竟是否真的可以控制?就算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再謹慎行事,但核武的安全性,始終並非完全在兩人的掌控之內。即使到今天,關於核武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官方都以機密方式處理,外界對其了解極為有限,所以世界當年安然度過古巴危機,也只能說是純屬運氣。

    冷戰結束後,美俄兩國曾簽署雙邊裁減戰略武器條約,兩年前雙方領袖同意延長條約至二○二六年,然而一場俄烏戰爭,裁核勢頭急轉直下,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在議會發表國情咨文時,已單方面宣佈暫停條約,並要求俄軍就恢復核試爆做好準備,全球爆發核戰的風險迅速提升,只要任何一方誤判形勢,世界隨時陷入全面核戰的人為災難。從北約風險管理的角度看,軍事支援烏克蘭,除了抵擋俄羅斯的攻勢,亦同時阻止俄軍迫近波羅的海國家。然而,西方制裁俄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情報和武器,要如何拿捏分寸,避免情況失控,則相當考驗西方領袖的政治和軍事智慧,畢竟俄羅斯仍擁有過千枚州際及短程核飛彈,其破壞力足以將歐洲變成廢墟,塗炭生靈無數。

    早在去年十月,普京已經警告美國,俄國面對戰事升級,仍有各式各樣的毀滅手段,威脅為保俄羅斯“領土完整”,不會排除核報復的可能性,更揚言這並非虛張聲勢。雖然不少專家學者都傾向相信普京不太可能使用核武,但西方仍須認真看待。史提芬 · 費路寧(Stephan Frühling)是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核武和北約專家,他認為縱觀歷史,核武大國都在尋找使用核武的替代方案,但烏克蘭的危機卻有所不同。跟古巴危機相比,當年美蘇兩國領袖對核武風險意識相當強烈,行事非常謹慎。

    末日鐘加快速度前所未見

    然而費路寧直指,目前有三大因素,提升了使用核武的可能性:普京的性格、持續戰爭的代價,以及俄國的軍紀。假設在戰場上,烏克蘭在西方支持下續佔上風,俄軍在缺乏常規武力阻止對方攻勢、勝算開始減少的情況下,普京為了尋找“出路”,或選擇加倍下注,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使用核武,迫使北約直接參與戰爭。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象徵人類距離世界末日有多遠的指標“末日鐘”,被向前調快了十秒,距離午夜十二時僅剩九十秒,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末日的時刻。一九四七年,非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創造了末日鐘,其設計原意,並非針對地球的生存威脅,而是提供機會給科學家,討論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議題。

    根據末日鐘過往紀錄,在冷戰結束時,人類距離午夜仍有十七分鐘。然而在過去兩三年,末日鐘跟子夜的距離已愈拉愈近。《原子科學家公報》坦言,今年再度調快十秒,最主要原因是俄烏戰爭的核戰風險,其次是極端氣候的影響持續擴大。《公報》向美國、北約及烏克蘭等國喊話,促請西方應盡全力解決問題,以降低局勢惡化的風險。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瑪利羅賓遜直指人類正處於生存懸崖邊緣,但從減少碳排放到削減核武軍備,全球領袖都缺乏政治意願和危機思維,去避免人為災難發生。

    不過羅賓遜的聲明,並未點出導致局勢愈趨嚴峻的主因,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似乎決心要加快跟俄羅斯甚至中國開戰的步伐,從而增加全球核衝突的風險,當中反映了華府及其盟友一心求戰的鷹派作風。例如在今年初,德國官方對如何結束俄烏衝突的立場前後不一,一時聲稱應該和平解決,但那邊廂,其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法國一場歐洲委員會會議中,卻斬釘截鐵,直指德國已經和俄羅斯開戰,勸喻歐盟不應未戰先亂。事實上,德國當時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豹二坦克,放棄之前不向衝突地區提供武器的政策,其後更得到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附和。

    德國和北約將行動升級,沒有美國和歐洲鷹派推波助瀾,當然不可能成事,美國為保自己在全球經濟及政治霸權,再次把全人類的命運作賭注。歐美無意促和,俄羅斯一舉一動,自然牽動全球神經。俄國駐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代表團團長康斯坦丁 · 加夫里洛夫曾發表聲明,指德國和北約向基輔提供的重型裝備和炮彈,包括了鈾芯穿甲彈。如此做法,過往在南斯拉夫內戰和伊拉克戰爭亦曾經出現。一旦使用,會使衝突地區受到放射性污染,俄國會將之視為“骯髒的核彈”,後果自負。官方聲明雖未有言明,但所謂的後果,不排除俄國在有意或誤判的情況下使用核武。所謂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美國將歐洲和北約捲入俄烏衝突,在台灣問題上繼續煽風點火,無非打着不費自己一兵一卒的如意算盤,以維護其全球霸權的目的。稍有留意美國股市的讀者,不難發現近年一些軍事和國防概念股表現強勁,例如洛歇馬田、諾斯洛普 · 格魯曼、通用動力等。只要國際戰事不斷,美國才可以穩住世界第一軍火和武器製造商的地位,就算敲響末世警鐘,對好戰分子來說,沒什麼大不了。

    杜然(文化評論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