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旅情)石板沙風情
(西窗小語)軍校因戰爭需要可平權收生
(雕刻時光)漢將軍與胡教授
(娛情未了)湯告魯斯
(燕堂夜話)移植澳門
(若無其事)雲呑之旅
(克萊因瓶)閱讀布勞提根
(信步由之)昨日的美食
(筆雯集)漫談風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旅情)石板沙風情

唐可璐

石板沙風情

    見慣了澳門的街道樓宇,不免想念珠江三角洲的綠。初夏,隨澳門中華教育會退休教師,來到了廣東江門新會的石板沙島。這個島立在珠江水之中,與陸上的交通至今還是靠兩艘燒柴油的渡輪。這種渡輪,讓我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去廣州途中,載汽車過江的大船,而自從有了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後,已經罕見。

    站在岸邊碼頭等船時,導遊告訴我們,島上的居民都是水上人家,人稱疍家,以前他們隔江而居自成一角,鮮與陸上人家來往。說話間渡輪已到,船上一群駕着摩托車的男女村民,呼呼發動車子出發,帶來了一陣風。很快我們登上了石板沙小島,看到眼前一堵浮雕牆,顯示水上人家的歷史,頓時有了點新鮮感。走進村莊,水泥路小巷的兩旁,是一棟棟的磚瓦樓房,小花小草種在自家庭院理,村民在門口曬着魚乾,不遠處還有年輕人開的咖啡小館子,一切使我感到這裡已是現代漁村。我們這些都是走馬看花的遊客,穿街過巷一路走着,享受着鄉村的寧靜。來到一小攤位,老闆娘請我們嘗她自製的竹芋粉糖水,我們就幫襯她買了一小瓶乾粉。我走近她家的樓房,往裡面張望,寬闊的大廳擺着液晶電視機,沙發冰箱齊全。我留意到新房子旁邊,有間低矮的平房,牆壁發黑,木板門已歪斜。老闆告訴我,那是他們以前的住屋,十年前他們開始慢慢建造新房子,至今還未完成,以後還要加建一層。

    回程時一船不能全載我們,先行的就在對岸等候。幾位老人過江來,在這邊的榕樹下,擺賣他們自種的農產品。老奶奶的紅薯連稱也不稱,兩塊錢就抓一大把給我們。聊天的時候我看到奶奶的腳,這雙腳才讓我覺得,我真的來了疍家村。小時候在廣州生活,媽媽常領我到荔枝灣吃艇仔粥,五十年代,那時很多水上人家還是住在船上,很記得一次,坐在岸邊的小木櫈上等吃,靠岸的小船上,一個大約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紮着一條馬尾小辮子,用一木托盤捧來兩碗粥,剛踏上小船甲板,托盤傾斜,粥打翻了,澆在了小姑娘光腳丫上,她啊的一聲,跳了起來,滾燙啊!小姑娘的媽媽走出來邊責備邊接過托盤,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水上人家的腳。那哪是腳啊!應該是手吧?因為黝黑的腳面很寬,分開的五指很長。後來才知道,舊時的疍家人,世代以水為生,沒有戶籍,不准上岸,不准與岸上人通婚。雙腳因為不穿鞋,常年撐船在海上作業,都練成了大腳板。

    如今的石板沙村,於二○二○年九月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改革開放以來,水上人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現在更乘着大灣區發展的東風,錦上添花。也許,那過海渡輪,是他們特意保留的生活方式吧?我更希望不久的將來是一橋通過!汽車開動,回頭看着漸漸遠去的石板沙,心裡祝福村民們,幸福快樂!

    唐可璐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