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拆盲盒的閱讀驚喜
假設詛咒真的實現
掙脫內心的枷鎖
《我們是多元社會》
《我們是小小行動家》
《認識四邊形的世界》
最強管家教你察言觀色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掙脫內心的枷鎖

李芷縈


《越過內心“那座山”》 作 者:伊迪絲 · 伊娃 · 埃格爾 譯 者:周常 出 版 社:新華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掙脫內心的枷鎖

    談到痛苦與傷痛,相信沒有人願意多提個一字,遺憾是,無論是否被提及,無論我們如何小心翼翼躲避,“人生中出現苦難在所難免,這也是人生的常態”,如此這般,正是本書作者伊迪絲 · 伊娃 · 埃格爾在序言中提到的殘酷現實,但她也提出:“人們總是可以選擇如何回應自己遇到的苦難。”

    作者是一位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走出來的倖存者,這個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進行猶太人大屠殺的滅絕營。作者從這個人間地獄被解救出來,身上有着倖存者的內疚,以及因為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人生的各種苦難,久久未能釋懷,她在往後的整個人生中不斷探討和反思傷痛,幾經波折,最後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已經九十二歲,即使飽經滄桑,她每天仍會從眾多的求診個案中學習、領悟及引導,陪伴求診者走過人生低谷,察看每個靈魂內心的牢籠,找到心靈的出口。最後,她明白到昔日的苦難是她人生最好的課堂,通過這些折磨、喪失、飢餓、持續的死亡威脅,她找到了通向自由的工具。

    書中共描述了十二型內心牢籠,分別是:受害者心態、逃避型、自我忽視型、秘密型、內疚和羞耻型、未解決的悲傷型、僵化思維型、怨恨型、恐懼型、評判型、絕望型、不寬恕型等,每個牢籠都尤如自我囚禁的監獄。

    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未解決的悲傷型牢籠〉一章。作者面對數位失去親人的求助者,她了解到人們總是用“失去”來形容與親人的別離,但作者說:“生命不僅僅與失去和得到有關,生命也與慶祝有關,慶祝親人的靈魂曾來到我們身邊,陪伴了我們一些時光——有的短短幾天,有的幾十年——這些都能讓我們釋然……如果我們不能與自己的痛苦和平相處,我們愛的人就會受到傷害,這種狀態對已去世的人也是不尊重的。”正是這一字一句的支持,喚醒了我們內心的力量,能讓人掙脫心牢的枷鎖,漸漸走出親人離世的陰霾。

    另一個恐懼型牢籠,則揭示了人們因為害怕而不願改變現況的心態——“我們寧願留在自己熟悉的痛苦處境中,也不願意面對未知”,我們都擔心改變會讓現況變得更糟,於是習慣忍受不安的現實。日子久了,似乎我們都能忍受這耳熟能詳的痛苦,但作者提醒我們:“改變是成長的同義詞;你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而不是活在恐懼感創造出來的世界中。”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歷着各種悲歡離合和世態炎涼,我們無從改變命運在我們身上烙下的疤痕,即使種種痛苦、記憶和感受都是真實的,我們內心仍有着我們所需的所有力量,仍可依靠這份力量去回應無盡的傷痛。誠如作者所言:“苦難是人生的常態,而受害者心態則可以選擇。”打開心牢的鑰匙早就藏在我們手中。還有很多心牢的枷鎖值得我們推敲琢磨,翻閱此書,細細思量。

    李芷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