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盲盒的閱讀驚喜
說起來,也算是久仰《讀庫》的大名了。一本雜誌書(是的,雜誌跟書的融合),每兩個月推出一期,連續出版了十幾年,本本都在豆瓣上獲得讀者好評,着實不易。
據主編所說,最開始創立《讀庫》,是因為他發現有很多有趣的文章因為篇幅不夠長,未能獨立出版,又不忍讓其明珠封塵,遂以雜誌書的形式,將其匯集出版。他希望這本書既能擁有雜誌的廣泛取材,又能兼備書籍的深度。當中每期選輯的文章題材都不一樣,內容包羅萬象,為讀者帶來拆“盲盒”般的驚喜體驗。
在《2302》這一期中,我最喜歡的是〈無聲之辯〉這一篇。這篇文章講述了手語律師唐帥的成長故事。唐帥的父母都是後天聾啞的人,而他是一位健全的人。起初他的父母不希望他學習手語,因為他們認為唐帥應該和其他健全人交流,聾啞人則是社會底層,他不應該與他們產生任何聯繫。然而當父親看病時,由於和醫生溝通受阻而導致病情加重,唐帥意識到只有學好手語才能更好地照顧父母,於是他秘密地在他們工作的福利廠裡向其他聾啞人學習手語。
學習了手語之後,有一次公安局的領導需要尋找手語翻譯處理聾啞人刑事案件,碰巧遇上了唐帥,請他幫忙。在翻譯的過程中,他發現由於聾啞人士溝通不便,手語都有分各種地方的方言手語,而且法律專業用語有其特定含義,手語翻譯也未必能準確翻譯,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不公平,甚至導致了冤假錯案的出現。
在他經歷過的一個案子,被訴人明明用手語比劃的是“我沒偷,我絕對不會承認我偷了”,卻被手語翻譯成“我承認我偷了”。這些經歷,讓他明白到聾啞群體生活的不便,他立志替那些說不出話的人說話。在通過司法考試後,他成為一名執業律師,也是中國第一名手語律師,被稱為聾啞人的“守護神”。
執業後,他發現聾啞群體法律意識淡薄,犯罪而不自知,也不懂如何爭取自己的權利,於是他一直堅持幫聾啞人士發聲,又做各樣的手語視頻向聾啞人士宣傳法律知識,還長期用健全人的案件收入去填補聾啞人案件的虧空。
因為明白到能懂聾啞人士的律師太少了,健全人即使學習了手語,但礙於生活環境,也很難切身了解聾啞人士的背景。因此,他還資助培養出中國第一位通過司法考試的聾人譚婷,希望不斷壯大既精通手語、又精通法律的人才隊伍,來為這個弱勢群體服務。
唐帥律師也有自己的傳記,同樣名為《無聲之辯》。在之前的《讀庫》上,也曾刊登了另一篇廣受好評的文章〈我在北京送快遞〉,作者也因此獲得了大家的關注,並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能夠將那些不為人知的寶藏文章拾起來,拼湊成一本大家熱愛的小書,讓這些被埋沒的作者獲得更多關注,也算是《讀庫》的一份功勞了。
昆 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