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醫院七月醫學常識講座
教您認識和踢走脂肪肝
正常人肝臟中脂肪的含量為2%至4%,當累積的脂肪或肝臟中5%以上肝細胞發生脂肪沉積時,稱為肝脂肪變。肝脂肪變是可逆的,但肝的脂肪變性可與其他因素共同存在於慢性肝臟疾病中。它的存在會促進肝纖維化的發展,並影響抗病毒治療的效果。早期診斷脂肪肝,有助於評估疾病的預後及早期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肝脂肪變的無創診斷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其中借助肝臟瞬時彈性記錄儀(Fibroscan)檢測是近年來無創定量評估脂肪肝的一項新技術。本次講座由家庭醫學科馮雅文醫生為大家介紹脂肪肝的成因、害處、該做什麼檢查得知以及相關解決方案,幫助大家輕鬆踢走脂肪肝。
為甲狀腺結節解碼
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時,經常都會有許多問題。甲狀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結節也是較常見。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不會有症狀,只有長得較大時,才會看見脖子腫起。甲狀腺結節大多數為良性,只有少數為惡性,是正常甲狀腺組織過度生長的結果。通常女性發生甲狀腺結節的機會比男性高。這次講座內科馬曉茵醫生會和大家講述通過抽血、影像檢查和穿刺來診斷甲狀腺結節性質,根據良性和惡性制定治療方案。另外,還可以通過飲食來預防甲狀腺結節的發生。
如何能及早發現乳癌 ?
根據《澳門癌症登記年報》資料分析,乳癌是澳門最常見的女性癌症,而本澳婦女患乳癌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情況令人擔憂。大多數乳癌患者是自己最先發覺乳房腫塊,可惜有半數患者確診時已為腫瘤中期;故如何及早發現乳癌和治療成為一項新議題,有必要加強大眾對乳癌“及早檢查、治療關鍵”之重要性的關注。本次講座,乳腺外科專科林月蟾醫生會和大家詳細講解日常自我檢查乳房、定期行“乳房鉬靶檢查”等,將成為乳癌預防和治療的關鍵要領。
中醫助您擺脫“長新冠”困擾
近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又再增加,雖然症狀比以往稍輕,有很多還是首次感染,但其後遺症仍不容輕視。不少居民在康復後仍有疲倦,咽癢咳嗽,全身乏力,記憶力差及失眠等問題,持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後遺症被統稱為“長新冠”。根據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76%新冠患者康復後六個月內有出現至少一種以上的症狀。而從中醫角度上,“長新冠”大多是由於外邪未清,人體正氣不足所致。本次講座,中醫科林偉燊醫生將為居民講解應對長新冠的方法,如何增強自身免疫力,以及介紹長新冠期間應該選擇飲哪些湯水進行調理。
追根溯源 找出過敏“原”兇
過敏是一種身體保護機制,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有潛在威脅的外來物質即“過敏原”產生過度反應。過敏反應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由免疫球蛋白 E(IgE) 引起的過敏反應。常見的IgE過敏症狀有濕疹、腸胃不適、過敏性鼻炎等。研究表明,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影響IgE過敏的發生,導致不同性別和年齡有不同的過敏傾向。男性多見於食物過敏如蟹,小朋友多發生食物過敏如蛋白、芝麻等,青少年多見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蟎。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找出過敏原。
這次講座,由檢驗科蔡雅雯檢驗師為大家講述如何避免接觸或食用過敏物質,聯合檢測可提高檢出率。出現過敏反應,尤其有家族史的病人,應及時求診,根據症狀選擇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