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人書法絕句
王補帆凱泰
九州之外見三山,虜掠凶危有國間。
億兆當時齊注目,曾經滄海望珠還。
琉球原為王國,民風淳樸,畏威懷德,乃中華藩屬。其人民習漢字,就學中土,嚮慕華夏文明。我國綏懷遠服,終明清兩代,其國累世受我冊封,史不絕書。惟其孤懸大海,以毗隣日本,久為倭人覬覦,陰為控制。清季王道衰微,值中原多事,朝廷且自顧不暇,琉球遂為日本強行吞併,即由牡丹社事件肇其始。邇來琉球主權未定論為人矚目,乃據史實而言之。按,同治十年十一月,琉球六十六人因風漂流至台灣南部,為牡丹社生番所殺者五十四,日本對華蓄謀已久,至是以此為藉口,染指台灣。十二年二月,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以全權大臣來華交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毛昶熙駁斥日本公使柳原前光云:“番民之殺琉民,既聞其事,害貴國人則未之聞。夫二島俱屬我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固在於我。我卹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十三年三月,日本起兵犯台。諭船政大臣沈葆楨領兵弁赴台察看,復命為欽差大臣,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五月四日,沈葆楨抵台,審其情勢,以建城設官、開山撫番為要務。台灣本屬閩省,因奏請移福建巡撫駐紮。此即當時福建巡撫王凱泰致欽差沈葆楨函,縷述開山、撫番、海防等事,可見當時台灣情狀。其文曰:“幼丹年老前輩大人左右:隨侍兩月,備領教言,目送旌麾,莫名馳戀。月來從事此間,譬如木不從繩,妄思縱斧,鍼無指南,漫欲循塗,倀倀何之,情難言喻。日前鷁首北發,澎湖想稍有勾留,即當安抵福垣,指顧龍光三接,錫馬康侯,至以為頌。奎五往北路,尚未來信,惟接羅軍門前月十七日來文,尚有都司周士德銜名,前言自係傳訛。中路得霽軒信,歷言連旬驟雨,難以施工,隨塌隨修,殊縻工費,自係實在情形。南路據袁丞稟報,續有阿郎益社生番廿餘人來局剃髮,並欲送番童。率芒各社亦欲送童入塾,撫局似日起有功。惟率南於五六月間仍伺殺勇丁、屯丁、火夫等四名,袁丞恐留久率南乏人彈壓,擬即馳回查辦,転留李令益林在刺桐辦理撫事,並令王懋功幫同照料,已由筱濤核准照行,想有公牘奉呈。此間無日不雨,並有大風。一次南路溪水均漲,各營牆帳均有塌壞。筱濤節後即先赴瑯,侍遲一二日亦往南路,擬勘旂后駮台,並恆春新治,容再將查勘情形奉達。侍日內傷風稍愈,而頭痛牙痛轉劇,勉作此函,肅請勛安。不莊,不備。年侍王凱泰謹上。八月初一日。”幼丹,沈葆楨字。沈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內渡,光緒元年二月十三日再次到台。閩撫王凱泰則於同年五月十七日抵台,綜理開山撫番各事。沈葆楨七月二十二日復自台內渡,王凱泰隨於八月初一日致函詳述公事。計二人在台相處兩閱月,沈先行回內地,故王函起首有“隨侍兩月,備領教言,目送旌麾,莫名馳戀”等語。瑯在台灣南端,日軍侵台即從該地上岸。光緒元年,朝廷改其名為恆春。奎五為宋桂芳,福建福寧鎮總兵。羅軍門為羅大春,福建陸路提督。霽軒為吳光亮,台灣鎮總兵。袁丞為袁聞析,南路海防兼理番同知。李益林,運同銜候選知縣。王懋功,鳳山縣枋寮巡檢。筱濤為夏獻綸,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三之一)
陳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