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文物 發揮保育更大價值
特區政府協助修葺的路環荔枝碗五個船廠片區,舊貌換新顏。本月底起逢周五至日及公眾假期推出文創市集外,另會與業界合作,同步徵集公共藝術裝置及公共設施設計方案,發揮民力民智,助力盤活片區。
回顧船廠片區活化,一步一腳印。從坊間有意保育船廠建築,到當局啟動文評程序、經社會各界諮詢,到敲定片區成為不動產項目,一晃多年。荔枝碗曾輝煌一時,如今成為本澳最大的造船工業遺址,可挖掘的造船歷史以至文旅資源數之不盡。
五地段作為首階段活化項目,隨即安排設置多元化的市集,並將推出相應展示項目,精彩可期。除船廠片區外,如益隆炮竹廠及九澳聖母村同樣獲當局修繕。儘管本澳已無炮竹業及造船業,但長遠通過片區或實物等展現活生生的歷史事實,講好澳門的發展故事,至為重要,讓大眾不忘歷史,尊重歷史,讓年輕人了解“我是誰”、“澳門從何而來、往哪方去”。
預期優化後的片區,有條件設置多元化市集,藉商業營運、“打卡”文化,吸遊客,聚人氣。徵集公共藝術裝置及公共設施設計方案如火如荼,當局必須深入審視,避免佈置及空間設計同質化,真正樹立片區特色。接待環境做好疏導及分流,並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完善交通配置,適當增設臨時停泊區。
善用荔枝碗片區固然重要,強化保護環節更不容忽視。隨着風雨季來臨,全方位鞏固好已修復的片區結構外,其他仍待修復的船廠建築,更應獲得妥善“照顧”,與水體和諧共存,讓片區氛圍不受影響,不被破壞。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遺名錄以來,澳人更珍惜歷史文化和保育。先後有多座建築或空間被成功活化並善用,經驗可以借鑑。備受社會關注的船廠片區,歷史淵源深厚,文化底氣足,倘跨部門給力加持善用,加強宣傳推廣,定可助力推動“旅遊+文創”等綜合優勢,發揮更大價值。對離島區而言,更有利帶動舊城區特色旅遊,促進多行業發展,共創多贏。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