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旅客連月回升,為本澳經濟復甦注入強心針。憑“美食之都”的芳名,不少旅客按“書”索驥,大街小巷訪尋美食、打卡網紅食店,食肆生意火紅,門外大排長龍。
食品安全是國際旅遊城市的重要形象之一,亦是居民、旅客飲和食德之本。維護美食之都美譽,高質產品、優質服務、安全穩妥,缺一不可。權限當局加強巡查執法,持續宣教,社會共同監督食安,非常重要。
本澳不同類型的食品場所八千多家,有關部門恆常巡查,但礙於人手等,不可能全面督導,這就需要食肆自我監督,以維護好自己的美食“招牌”。
早年,本澳常有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往往是員工處理食物過程中,對個人或場所衛生不夠重視,令食品出現污染或生熟食物交叉感染。水客走私菜肉,到無牌食品加工場所,部分無牌工場甚至供貨予食肆,“黑色產業鏈”隨時引發嚴重食安問題。隨着當局加強稽查整頓,不遺餘力,近年無牌食品加工場已少見。
據當局巡查發現,本澳食安問題主要涉及食材存放不夠重視。監管部門應加強與業界溝通,推動對食肆重視衛生環境、食物存放條件,以至工作人員的宣傳教育,提高衛生標準與安全意識。
出品安全是食肆的頭號大事,尤其是本澳人際關係緊密,加上網絡資訊發達,往往“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食安事件固然影響食客健康,更會破壞商譽,覆水難收。食品安全涉及整個採購、儲存、製作等程序,任一環節出錯,隨時引發食安問題。食肆負責人、從業員必須把關食安,時刻不能鬆懈。
社會大眾亦是監督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力量,若懷疑食安問題,應主動向通報當局,及時矯正。本澳美食之都的亮麗名片,除要靠飲食業界擦亮外,更要社會大眾同心協力珍惜維護,方能發揚光大,令本澳成為食得安心又開心的美食之都。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