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與辱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兩句話幾已成為“廣為容納”的成語。據《史記 · 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文中的“將”字作動辭用,指率領兵丁解。
劉邦曾為韓信拜將而設“拜將壇”,可見韓信在當時地位之顯赫,他被封為“淮陰侯”。不過無論韓信多麼威風,也曾有過受辱的遭遇。《史記 · 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為怯。這是說:淮陰屠戶中有個侮辱韓信的年輕人,說:“你雖然個子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卻是膽怯的。”當眾侮辱他說:“韓信如果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從我褲襠下爬過去。”當時韓信仔細地打量他以後,就俯身從他褲襠下伏地爬過去。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怕事膽小。
有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情勢所逼,韓信不作這無謂犧牲,忍受了那袴下之辱。
《禮記》有一段記載: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嗟,含有憐惜的嘆呼聲。這個餓者卻是“死人化裝”死要臉,明明餓而無食,卻以袖遮臉,瞪起眼睛,對黔敖說:我就是不吃你對我“可憐”的施捨,寧死也不受“辱”。終於餓死了。如果這也當是“辱”,那麼韓信當年在大隻佬褲襠下爬過去,豈不是“榮”?
榮辱兩字,應權衡大小,非關宏旨的,辱由他辱吧!大是大非的,雖死也不辱。文天祥有過“榮”,然而背負着重大的辱,他堅決不受,寧受辱而亡,贏得萬世之榮名。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