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不必讀書單”嗎?
是日甘句:看書真的很有用,大大提高了睡眠質量。
近日翻看一本新出版清代續《紅樓夢》後廿八回的書,或者由於並非紅迷,竟然看不下去,果斷放棄後多少有些歉意,直至想起“不必讀書單”才釋然。
數年前,中國現代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嚴鋒教授列出“不必讀書單”:一是絕大多數中國古典小說,除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不多。二是絕大多數“五四”到一九四九年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除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曹禺等,總體比較幼稚,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看不下去。三是絕大多數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嚴教授稱基本都看過,有絕對發言權。這段時期的作品非文學因素佔比太大,而這些因素已時過境遷,今非昔比。四是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因歷史小說難寫,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對當代中國人尤其困難。五是絕大多數西方通俗小說,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少數。六是所有名著的續書,無論中外都很失敗: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七是很多經典哲學著作,哲學有很多功能正逐漸被科學替代,可以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讀者視野。八是所有成功學、心靈學、雞湯類書。
不同意上述“不必讀書單”的人不會少,但書單的意義在於,每人都可確定自己的書單——喜歡和不喜歡的。由此想起中外名言或做法:首先是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次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買書時的做法:直接翻到第六十九頁,這一頁有趣就買,沒意思就放棄。
各位,如果要列出“不必讀書單”,你會列哪些?
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