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父親是孩子心中偶像
危中尋機:優化小班化教學
自律:從培養運動習慣做起
從學會閱讀 到從閱讀中學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危中尋機:優化小班化教學

黃素君

    危中尋機:優化小班化教學

    五月二十二日陳家良副校長於本版撰文指出,出生率下降將會陸陸續續對不同教育的階段產生影響,文中向政府建議鼓勵居民積極生育,制定一籃子方案,包括經濟措施、友善政策、照顧援助等,才能對提高出生率產生作用。陳副校長的建議無疑是教育長期規劃和現時政府亟需關注的事情。他同時指出,當前需要訂定好小班政策,特別是對班級津貼和班額容許更大的彈性和優化的處理,否則因出生人口下降而衍生出的縮班裁員,對於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都是一種傷害,甚或會帶來教育質素的下降,必須予以正視。過去幾年據媒體報道全澳班室不敷應用,部分班額超出卅五人,現在大可趁着入學人數下降、在可見的將來有班室增加的前提下,全面優化小班化的教與學,進一步提升教學質素。

    不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很難理解班額與工作真實的分別,大多只會從數字和成本思考,只視之為一種公共開支,沒有想到其真實的回報。澳門施政報告中常說“教育興澳”,其中“興”就是生產乃至對於未來社會進步的成果。然而,這成果需要通過教育達成,教育投入便是這個成功的窗口。小班教學的概念是以學生為本、照顧學生學習個別化差異、保障學生參與機會和教育公平等改進教育的目標,對現時複雜的教學環境極具針對性。教卅五個孩子也意味着跟卅五個家庭打交道,家校聯繫也佔一個很重的比例。先說幼稚園吧。孩子介乎兩歲半至三歲就上學,甚至仍有尿床情況。教師在教學之餘還需照顧孩子的健康安全,一樣都不能少。高小和中學又是另一種狀況,孩子雖有了自理力,但心理、情緒、學業上的輔導哪一樣不重要呢?有些學校採納融合教育模式,這也意味着雖然是卅五人,但當中可能有兩到三個學生是有特殊需要的。雖然,政府有融合教育的資助,可增聘資源教師作為個別支援,但是融合教育的原意就是要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能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而不是經常性的、抽離式的教與學。試問以上所提出的情況,怎會跟班額沒有關係呢?保障學生學習權益、滿足教育個性化需求和協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等,小班化教學顯然是一種直接的回應了。

    小班化教學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以內地為例,一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逐漸興起的教育改革,例如上海市於一九九六年率先在十所小學進行試點,至二○○○年擴展到有二百八十所小學推行“小班化教育”;另一種則更多發生在農村,主要是隨着人口往城市遷移而形成的“被動小班化”,如今逐漸從關注班級規模的縮減轉向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後,這兩類教育改革實踐受到政府重視。二○一○年七月內地頒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二○一○至二○二○年)》,明確指出要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學,為小班教學的推進創造了良好條件和新契機。但目前內地小班化教學日益面臨壓力和困境,如城市化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以及學校數量不足等,較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南京)的小班化教學相繼“淪陷”。儘管如此,疫情後又重新提在改革的議程上,特別是針對幼兒教育專業人口驟降的事實,以小班化教學作為改革的進路,是值得澳門借鑑的。事實上,澳門小班化教學政策推行已超過二十年,由早期的應急措施過渡為恆常的政策,但近幾年又因全澳班室不敷應用,而部分有“超額”情況。或許,現時人口下降雖對教育發展帶來了“危”,但也使其充滿機遇,小班化教學便是一個改進和優化教育素質的契機了!

    黃素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