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沐光而行”藝博館藏水彩畫展序言
讀清人書法絕句
在一件藝術品背後
天生自戀狂?
我教妹妹唱國歌(紙本水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天生自戀狂?

杜 然


杜勒自畫像(1500年) 杜勒

    天生自戀狂?

    自從智能手機面世,拍照已是慣常動作,自拍更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然而在攝影技術未被發現之前,繪畫肖像不過是少數人的玩意兒,而自畫更是只屬於畫家的專利。

    西方不少大畫家,如達文西、梵高、雷諾茲和林布蘭等,皆有自畫的習慣,當中少不了德國的天才藝術家杜勒(Albrecht Dürer)。在西方藝術史上,杜勒地位舉足輕重:他對意大利文藝復興了解甚多,並將羅馬神話融入歐洲北方的藝術;他在油畫、版畫和雕塑創作方面皆有所成。年輕時的木刻版畫,早已令他享譽歐洲,甚至被視為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藝術家。除了美術造詣深厚,杜勒也是藝術理論家,發表過不少關於數學定理、透視及頭身比例等的看法,並著有《人體比例研究》共四卷,剖析透視學和人體解剖學。

    跟畫風景和靜物相比,畫人像的最大難度在於捕捉神緒。杜勒從小到大都鍾情自畫,一生共畫了十幅自畫像,分別以速寫、素描、版畫及油畫等不同方式創作,大部分都描繪細緻。杜勒早在十三歲時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比達文西還早了二十多年。但若只可從他的自畫像中挑選一幅,最能吸引後世目光的,要數這幅繪於一五〇〇年的傑作。而在當時杜勒才二十八歲。

    兩年前,適逢杜勒五百五十年誕辰,這幅自畫像在西方網上藝術討論區,引發了一些話題。尤其對杜勒將自己描繪成耶穌一樣的藝術形象,眾人更是嘖嘖稱奇,甚至懷疑這位才華橫溢的畫家是否太過自戀。有趣的是,在同一時期的歐洲流傳着一封書信,內容以第一人稱角度描述耶穌的容貌,亦即現今最為人熟悉的那個留着鬍子的長髮耶穌。這個白人男子形象,跟自畫像中的杜勒相似度極高。

    除了造型大同小異,就連宗教人物肖像畫的格式,杜勒亦疑似照字搬紙,別無二致。就一般肖像畫的風格而言,畫中主角通常以四分之三側面的姿態示人,杜勒自己早期的自畫像亦不例外。若進一步比較他兩幅時間相距只有兩年的肖像畫,從服飾、人物表情、背景內容等各方面比較,杜勒的這幅畫,明顯仿效宗教畫的創作風格,尤其是十五世紀荷蘭藝術家揚 · 范艾克(Jan van Eyck)所畫的耶穌半身像。

    事業如日中天的杜勒,透過畫筆將自己神化,背後的原因及動機,現代研究藝術史的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自畫像反映杜勒略帶狂妄的內心世界,似在暗示自己是藝術之神,然而德國著名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反駁這種假設。潘諾夫斯基對杜勒研究多年,曾出版三部論著,深入探討其藝術理論及畫風。他提出的關於杜勒的問題,至今仍然令不少歷史學者困惑不已:杜勒為人謙和,對信仰虔誠,但為什麼將自己畫得如救世主般,使得連對宗教不那麼狂熱的人,也批評他褻瀆神明?

    對此,美國歷史學者康納(Joseph Leo Koerner)認為,從表面上看,杜勒的自畫像或許給人自大的印象,但在他身處的年代,唯有尊重自己,才可靠近基督。而自戀是表達虔誠之心的開端,正如聖經《創世紀》的經文:“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創造人;就是照着神的形象創造了他。”

    杜  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